摘要:當然,俄羅斯人這種判斷基本屬實,明朝並沒有實現步兵火器火繩槍化,特別是在北方邊軍,還大量使用老式的火銃,也缺乏歐洲式的重炮,紅夷大炮引進到我國是在萬曆年間以後的事情了。俄羅斯人首先與遇到的蒙古部落進行聯繫,讓他們作爲翻譯和嚮導帶領他們去明朝。

西方是通過探尋“契丹”而發現中國的。中國這一名詞,俄語爲Китай,譯音是“契丹”,至今未變。不僅俄語如此,在蒙古語、希臘語和中古英語中,都把中國稱爲“契丹”。

在15-16世紀,俄羅斯還只是通過在中亞購買商人販賣的中國商品,與中國建立起一種間接的貿易聯繫。一直到1618年俄國佩特林來華,是俄羅斯與明朝的第一次直接接觸。

蒙古西征曾經將一些俄羅斯俘虜到我國內地:《元史》卷100《兵志三》記載“斡羅斯”:“宣忠扈衛屯田:文宗至順元年十二月,命收聚訖一萬斡羅斯,給地一百頃,立宣忠扈衛親軍萬戶府屯田,依宗仁衛例。”但是,當時他們被算作色目人。

在萬曆年間,來自俄羅斯莫斯科的使團穿越了西伯利亞從北方航線探索來到中國的路線。1618年,哥薩克人伊萬-佩特林帶隊的俄羅斯代表團嚮明朝出發,他們希望與明朝建立合作關係,展開貿易。

俄羅斯非常希望得到中國的絲絨,花緞,茶葉,草藥,白銀和寶石。哥薩克人非常善於在高緯度荒野行軍,他們逐漸摸索着越過烏拉爾山脈進入西伯利亞,又從西伯利亞進入外蒙古。

俄羅斯人首先與遇到的蒙古部落進行聯繫,讓他們作爲翻譯和嚮導帶領他們去明朝。最後,他們來到了宣化,他們第一次看到了中國巨大的城牆城市。哥薩克對於蒙古和明朝的寺廟城市,廣闊的農田都羨慕不已,但是對於蒙古和明朝的馬匹,卻是看不起,認爲蒙古人那只是騾子,明朝那個就是驢。

哥薩克們在宣化,大同第一次見到了名京,他們認爲明軍,使用大量小型投射武器,火炮炮身都很短,在城門垛口上的大炮炮彈都是石頭做成的。哥薩克人認爲明軍雖然看起來很多,但是明軍普遍不善於作戰。

佩特林觀察,認爲中國人無論男女都很清潔,手工業和商業很發達,但明軍不擅長打仗,打起仗來很膽小,他聽說不久前蒙古人用奇襲奪取了兩座城市,這應該指的是後金在1618年攻佔了撫順和開原。

俄羅斯人記載,明朝的兵器都是弓箭,沒有真正的大炮和火繩槍。當然,俄羅斯人這種判斷基本屬實,明朝並沒有實現步兵火器火繩槍化,特別是在北方邊軍,還大量使用老式的火銃,也缺乏歐洲式的重炮,紅夷大炮引進到我國是在萬曆年間以後的事情了。

但是,哥薩克對於明朝的貨物很感興趣,各種蔬菜瓜果藥材絲緞。而抵達北京以後,他們見到了更多的好東西,各種錦緞,綢緞,白銀,寶石,甚至是黃金。萬曆皇帝的禮部官員接待了他們。

通過蒙古人當作翻譯,明朝官員認爲他們不過是朝貢使者,拒絕了他們要拜見皇帝的要求。同時也不願意與俄羅斯通商。佩特林使團回國的時候,回了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給沙皇的書信。但是一直到明朝滅亡以後,纔有認識中文的俄羅斯真正讀了這封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