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鬥機的複雜程度遠超人們的想象,僅是零件就多達十幾萬個,組裝起來十分的費時費力,工序也較爲繁雜。再加上戰機上搭載的雷達、飛控、電傳等模塊對科技水平的要求也比較高,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許多國家戰機的發展。目前世界上能自己生產戰機的國家不少,除了中美俄三個大國以外,英法印日韓以等國都擁有自己的戰機生產線。

  瑞典的“鷹獅”戰鬥機

  但是我們發現,在這些國家當中,很少有哪個國家能夠製造艦載機。那麼相對於普通戰機來說,艦載機的生產難度有那麼高嗎?或者說普通的戰機和艦載機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機體結構

  普通戰機絕大多數都是在陸基機場進行的起降,起降的跑道長度和質量都相當充足和良好,能夠爲戰機提供優秀的起降條件,戰機滿彈滿油起飛的時候對機體結構強度的要求沒那麼高。但是艦載機就不同了,受制於航母甲板的長度和起飛方式,艦載機的機體強度必須能夠承受住短距起降帶來的巨大加速度和衝擊力。比如在彈射起飛的過程中,彈射器只有短短的70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上需要將十幾噸的艦載機加速到起飛速度,這個加速度對一般的機體來說會有一定的風險,會造成機體壽命縮短、金屬疲勞等狀況,對飛機和飛行員的安全帶來威脅。

  彈射起飛對戰機的結構強度要求很高

  二、機身大小

  普通戰機在地面上都有自己的機庫,面積大,後勤保障和維護空間十分充足,在執行任務前有充足的人員和資源保障。而航空母艦上面空間較爲緊張,除了儲存彈藥、燃油、補給之外,動力系統、電子設備、艦員生活等都佔了很大一部分空間,這對艦載機的大小就提出了要求,所佔用空間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計算。比如在地基機場,一架普通戰鬥機機翼長度能夠佔到十數米的空間,這在緊湊且有限的航母空間上來說就十分不“划算”了。所以,我國的殲-15、美國的F-18和俄羅斯的蘇-33之類的艦載機,都將戰鬥機的機翼和一些其他結構設計爲可摺疊模式,以此來節約艦載機所佔用的空間。

  爲了節約甲板面積,F-18被設計成了可摺疊機翼

  三、動力系統

  之前說過,普通陸基起飛的戰機滑跑距離充足,在正常情況下對戰機動力系統的要求並不高,瞬時推力也不需要太大。而艦載機就完全不同了,由於起飛距離較短,對戰機的動力系統要求就相對比較高了,目前世界上主流艦載機的發動機推重比普遍都比其他種類的戰機要高。

  艦載機的發動機推重比較大

  除了這些之外,艦載機的抗腐蝕、重心平衡、氣動設計等方面相較於普通戰機都有極大的變化,設計一款和陸基戰機看似差不多的艦載機需要從頭開始,並非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稍作加工就可以。這不但考驗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還需要擁有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完備的製造業。這樣看來,世界上只有這麼中美俄英法幾個國家能夠製造艦載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狼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