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49年,宣帝病逝,26岁的太子刘奭继位,即汉元帝。刘奭原本是个像他父亲一样重情的人,他做太子时,曾真心喜爱一个姓司马的良姊。

汉元帝刘奭,是宣帝刘询的长子,西汉王朝的第8位皇帝。

他崇尚儒道,性情优柔,处事寡断,奸贤不分,政绩平平,好色且倚重宦官,最后还差点将父亲汉宣帝留下的大好江山葬送了。

幼年母亲被毒杀 宣帝错选太子

刘奭是宣帝刘询在民间时所生的长子。宣帝前半生经历十分坎坷,幼年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不仅家破人亡,而且还在监狱中长到5岁才获自由。

宣帝成年后也只是一个落魄的皇室子弟,无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在掖庭令张贺的帮助下,才娶到了掖庭监狱的典狱长许广汉之女许平君。

许广汉曾是汉武帝身边的侍卫,一次拿错了马鞍,犯了“从驾而盗罪”,被处了腐刑。许广汉受刑后觉得自己也是个很没身份的人,才把女儿嫁给宣帝的。宣帝娶了许氏后,夫妻恩爱,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刘奭。

刘奭才几个月大,刘询就时来运转做了皇帝。刘奭的母亲许氏也被册封为皇后,刘奭就是皇后的长子,如果不出意外,未来的太子之位就是他的。可是朝廷之中,霍光专权,宣帝只好暂时隐忍。

而霍光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就趁许皇后再孕产女之机,毒死了许氏,这时刘奭才3岁。不久霍氏女就进宫做了皇后,刘奭幸亏有父亲精心保护,才没有遭到毒手。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8岁的刘奭被册立为太子。

这时霍皇后再次对他下毒手,不过刘奭在父亲的保护下又躲过了一劫。而宣帝在隐忍了8年之后,终于一举铲除了专权的霍氏集团,夺回了政权。宣帝对许皇后很情深,对刘奭这个儿子也很疼爱。刘奭就一直生活在父亲的羽翼之下。

刘奭虽然幼年丧母,但有父亲的保护,并没有受过多大的风浪。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善史书,对音乐也有很深的见地,不过这些都无法用来治国。

刘奭喜欢儒学,以前见父亲加强法制,觉得太残酷,还劝道:“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见他这样,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可想到惨死的许皇后,又不忍心废了太子,最终还是把帝位传给了他。

公元前49年,宣帝病逝,26岁的太子刘奭继位,即汉元帝。

易受骗又难以醒悟

刘奭当上了皇帝,果然大用儒生。他性格宽柔,对宣帝选定的三位辅政大臣也很尊重。

这三个人是外戚史高,刘奭的师傅萧望之和周堪,刘奭很听他们的话。不过哪里有名儒,刘奭都会亲自召来,并委以重任,他天真地以为这样就是选贤任能。

在刘奭的治下,“纯任德教”,其实就是以柔治国,强调教化,而轻视法制的作用。刘奭选官用人也完全用儒家的标准,他起用的儒生中,有不少耿直的诤臣,他们敢于进谏,且言辞激烈。不过刘奭从谏如流,对这些人并不怪罪。儒臣们要皇上节俭用度,刘奭虽然喜欢吃喝玩乐,却也听言照办。

公元前43年,全国发生大面积灾荒,刘奭还照样外出玩乐。御史大夫上书指责刘奭不顾百姓死活,只管自己享乐,并请皇上赶紧回宫,措辞十分激烈。刘奭竟然没有生气,乖乖地回宫了。

刘奭任用儒臣,在抚恤百姓,缓和社会矛盾上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过,他完全照章取士,也把许多书呆子选进了官员队伍,这样就使各级政府的办事能力大大降低了,对治国施政很不利。

刘奭虽然很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但他不是从善如流,而是什么人的话都听。俗话说忠言逆耳,刘奭虽然听取忠臣们的谏言,但心里还是不太舒服。

而奸邪小人最会巧言奉承,刘奭自然很快就向他们靠拢了。奸臣之中最有名的就是石显。

在汉宣帝时,为了防止权臣专政,把大小事务交由中书内廷处理,中书省的人都是皇帝身边的宦官,宣帝以为这样就可以维护皇权,可不想却埋下了宦官专权的隐患。

宦官石显就是凭中书令一职在元帝一朝专权十几年,他与外戚勾结,党羽遍及朝野。石显一党很快就与正直的辅政大臣萧望之和周堪等产生冲突。萧、周二人提出废除中书机构。

可元帝处在中间,他一向优柔寡断,就采取折中的办法,对废止之事搁置不议。结果石显等就设计陷害,迫使萧望之自杀,又气死了周堪。正直派就这样在交锋中惨败。

后来还有一位正直的郎官叫京房,他研究出了一套清明吏治的奖惩方案,叫做“考功课吏法”,把它给了刘奭。

刘奭虽然也很欣赏,但推行此法,就要先收回中书的权力,除掉石显,刘奭始终犹豫不决,最后也没有实行。

刘奭对石显等人还是继续重用,几年之后,不少奸臣爬上了高位,而忠臣则有很多都被排挤出了朝廷。这样,整个国家就逐渐腐败下来。

好色终误国

刘奭的好色在西汉历史上也是出名的。

刘奭原本是个像他父亲一样重情的人,他做太子时,曾真心喜爱一个姓司马的良姊。可惜皇家姬妾都不少,司马良姊因为受宠而遭到其他妻妾的嫉妒,不久就被害死了。

她死后,刘奭非常伤心,从此将所有姬妾拒之门外。宣帝见儿子如此,为皇家子嗣考虑,就选了不少美女送给他。刘奭就随意挑选了一个叫王政君的美人宠幸一晚,不想王氏一次得幸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刘奭的长子刘骜。

宣帝见有了皇孙,也就不再管刘奭近不近女色了,不想刘奭从此就变得好色无度了。尤其是到了他执政后期,身边都是小人,他荒淫好色就更无忌惮了。

元帝的后宫,美人数千,厩马过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来养着。元帝享受到了舒适生活的好处,自然越来越奢靡。而美人太多了,元帝根本看不过来,即干脆让画师为所有美人画像,然后按照画像来挑选宠幸。

这样,美人们为了得到君王的垂青,争相贿赂画师,好让其把自己画得更美一些。在元帝的后宫美人中,也并非人人争宠,总有一两个特例,其中就有一个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王昭君。

昭君名叫王嫱,字昭君。她长得天姿国色,却性情耿直,不愿意贿赂画师。结果画师毛延寿故意将她画得很丑,导致昭君入宫多年,连君王的面都没有见过。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又来到长安,请求和亲。刘奭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从后宫挑选一个宫女封为公主嫁过去。匈奴毕竟在蛮荒之地,宫女们都不愿意嫁,所以这个和亲公主很难册立。

只有昭君不想老死宫中,就主动提出愿意嫁去匈奴,元帝就准了她。临行前,昭君盛装来向元帝辞行,她的风姿令元帝震惊,心中后悔不已,却又不好失信于匈奴,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美人远去。

昭君出塞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她向单于传播中原文化,劝说匈奴与汉和好,使得边境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她是大汉的功臣。而元帝在昭君走后,心中更是念念不忘,只好杀了丑化她的画师毛延寿泄恨,不过只能如此而已。

昭君出塞后不久,元帝就病倒了。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元帝病逝,终年43岁。

他死后葬于渭陵,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太子刘骜继位,即汉成帝。元帝在位16年,政绩平平,西汉从他开始就逐渐衰落下去了。

史家点评: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