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太太註定悲劇嗎?

爲什麼全心全意爲家庭而生的張幼儀,註定沒有幸福;認認真真搞事業的潘素,卻恩愛到老?或許,這個問題,民國的故事早就給了我們答案。

人生就像沒有硝煙的戰場,愛情的最佳狀態是相互成長。

婚姻裏,單方的崇拜和一味的寬容,都不是長久的良策。

一、自我爲是的犧牲,換不來半點憐憫

許多全職太太的悲劇,在於自以爲是的犧牲。

犧牲了事業,犧牲了自由,卻換不來丈夫的半點理解。

衆人皆知徐志摩愛慕林徽因,讚歎這份瘋狂與癡情,卻忽視了這份感情下的受傷之人——張幼儀。

她是徐志摩的原配,和他結婚七年,爲他生兒育女,爲他照顧家庭,可最終卻只得到了冷暴力。

民國女人大多相夫教子,但張幼儀更像如今時代爲了家庭犧牲事業的全職母親。

結婚前,她也上過學堂,念過女中,論家境,她的出身絲毫不遜色于徐志摩。

爲了家庭,張幼儀成了徐家的好兒媳,成了徐志摩背後的女人,也成了暗淡無光的家庭主婦。

中國女人最大的美德,便是善良和容忍。

即便徐志摩無情無意,張幼儀也沒有放棄付出,無怨無悔。

那時的張幼儀,只奢求徐志摩的一點目光,只希望那一點可笑的溫暖。

灕江春晴,夏山過雨,筆筆風光輾轉於她的畫紙之上,這是潘素,張伯駒的夫人。

張伯駒是民國四公子之一,著名的收藏家,家境優渥,但卻對潘素一見鍾情。

那時的潘素,還什麼都不懂,只是最下等的青樓女人,是張伯駒成就了她的繪畫天賦。

無論山水旖旎還是花鳥生機,他陪伴着她的成長。

好的愛情,會讓你成爲更好的自己;好的婚姻,會讓你餘生感慨萬千,幸福美滿。

張伯駒從不要求潘素迴歸家庭,對他來說,自己的妻子是一個優秀的畫家,他爲她驕傲。

對於潘素來說,張伯駒是她的蓋世英雄,從青樓生活中拯救了她,給她希望和幸福,給了她不一樣的世界。

真正幸福的婚姻,是你成了你自己,散發光芒,閃閃發光。

每個女性都要避免成爲婚姻中的張幼儀,而努力成爲值得被愛的潘素。

二、自己的優秀,纔是最好的安全感

都說女人是感性生物,需要安全感的滋養。但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每天的早安和問候,也不是甜言蜜語的承諾。

這些允諾,是愛情裏的甜味劑,讓人心動且美好,但卻不是保鮮劑,無法讓愛情在婚姻的道路上長久不變。

你知道嗎?

最後的最後,張幼儀身懷六甲被徐志摩扔在異國他鄉,差點死亡;潘素卻在張伯駒的呵護下,出國留學,活出精彩人生。

好在,張幼儀涅槃重生。

被徐志摩丟棄在異國他鄉的張幼儀,面對着陌生的環境,面對着離婚和拋棄,她沒有退縮和委屈,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裏,她學會了英文、德語等多種語言,開始自己的事業,成爲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擔任服裝公司的總經理。

原本相夫教子的張幼儀,在離開冷漠的婚姻後,成爲了更優秀的自己。

連一直看不起她,說她是土包子的徐志摩,都忍不住讚歎,這個女人和過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時間是一把利刃,消磨着愛情的美好,唯有獨立和優秀,纔是永恆的安全感。

在婚姻裏委屈,有人也許會選擇胡鬧,也許會選擇任性,但這些做法,只能得到暫時的甜言蜜語,卻消磨了彼此的信任。

真正的愛情,是相互依偎,共同成長,即便我不索取,你也傾其所有。

三、美好的婚姻,是共度餘生,共同歡喜

最美的婚姻,是共度餘生,共同歡喜,而不是一個屋檐下的冷漠和責任。

張幼儀與徐志摩,原本就沒有感情基礎,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七年的婚姻,捂不熱一個原本就不愛你的人。

最初,張幼儀是有幻想的,渴望徐志摩對自己回心轉意。

懷孕時,她欣喜若狂,即便徐志摩讓她打掉孩子,她也依然堅持生下孩子。

但這一切,對於厭惡你的人而言,沒有半分喜悅。

後來,張幼儀獨立優秀,反而收穫了徐志摩的讚許,也收穫了他對她的欣賞。

而張伯駒和潘素,最開始也不是世人眼裏的美滿婚姻。

他們一個是民國四公子,出身高貴;一個是青樓女子,出身低微。他們的年齡相差17歲,閱歷相差甚遠。

張伯駒寬容,潘素也好強。

繪畫的辛苦,並非世人眼中的歲月靜好,但潘素終究成了一代名家。

張伯駒愛好收藏,哪怕家徒四壁,潘素也從未阻攔過張的收藏愛好,而是支持他,共同面對苦難。

美好的愛情,源於荷爾蒙;美好的婚姻,卻源於包容和理解。

也許,出身青樓的潘素,也曾擔心家境富裕、博學多才的張伯駒會離開、會變心,但她努力經營着二人的美好。張伯駒明白潘素的處境,所以珍惜呵護,既然過去有苦難,那未來一定不再難過。

用智慧和真心經營的婚姻,必然是充滿美好和喜悅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