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防止劉邦的勢力進一步擴展,項羽把陝西的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爲三:封秦降將章邯爲雍王,都廢丘,管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隨後,項羽帶兵也來到了咸陽,殺了已經歸降於劉邦的秦王子嬰,火燒咸陽城,毀掉了阿房宮,自立爲西楚霸王。

衆所周知,山西又叫“三晉”,陝西又叫“三秦”。它們爲什麼會有這個稱呼,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

戰國時期,“三晉”是趙國、魏國、韓國三國的合稱。公元前458年,晉哀公繼位不久,六大臣之一的智伯掌握了晉國的實權。他和韓、魏聯手瓜分了範、中行兩座城池,接着又圍攻了趙國都城晉陽。他們把洪水引向晉陽,企圖一舉滅掉趙國。

對此,趙襄子派使者去勸說韓、魏兩國聯手對付智伯。韓魏兩國爲了利益,答應了他的提議。不久,智伯在晉陽被殺。從那以後,三國逐步瓜分了晉國。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承認三家爲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因此,當時的史書把趙、魏、韓三國合稱爲三晉。三個小國的領地約在如今的山西全省、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後來,人們爲了懷念和讚美三晉,故稱山西爲“三晉”。

春秋時期,由於陝西是秦國的治地,故後人把陝西簡稱爲“秦”;把橫貫陝西中部的主要山脈稱之爲“秦嶺”;把渭河平原稱之爲“秦川”。經過一系列戰爭,許多國家消亡,中國大地上只剩下了秦、齊、楚等七個國家。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後滅掉了其他六個國家,並建議了中國首個空前統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王朝。然而,因爲秦國繁重的賦稅徭役、嚴酷的法律,導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項羽、劉邦等人紛紛起義。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佔了秦朝的都城咸陽。隨後,項羽帶兵也來到了咸陽,殺了已經歸降於劉邦的秦王子嬰,火燒咸陽城,毀掉了阿房宮,自立爲西楚霸王。

不久,項羽引兵東向,都彭城,以中國最高的統治者身份自居,大封諸侯。劉邦被他封爲漢王,都南鄭,管轄陝南及巴、蜀。爲了防止劉邦的勢力進一步擴展,項羽把陝西的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爲三:封秦降將章邯爲雍王,都廢丘,管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爲塞王,都櫟陽,管轄咸陽以東的地方;封董翳爲翟王,都高奴,管理陝北。項羽把關中之地分封給了秦朝3個降將,所以後人把陝西泛稱“三秦”。三秦的分界點,就是咸陽。

其實,當時的三秦是指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不包括陝南。後來由於人們理解的“三秦”觀念的變化,就把陝北、關中、陝南合稱爲“三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