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齊國的一把手陳恆專權,想設法幹掉大將國書、高無丕等人,就讓他們率十萬大軍去討伐魯國,理由嘛,上次魯國欺負了咱國君的小舅子邾子益,這仇必須得報啊。齊國大將國書一看,南蠻也不咋地嘛,就命令士兵,下次開戰前,每人帶長繩一條,爲什麼呢。

大家好,我們的星河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本文由生活中花道原創。
導語:艾陵之戰,夫差小試牛刀,成爲新霸主
齊國的一把手陳恆專權,想設法幹掉大將國書、高無丕等人,就讓他們率十萬大軍去討伐魯國,理由嘛,上次魯國欺負了咱國君的小舅子邾子益,這仇必須得報啊。 這時候,孔聖人正在魯國研究《詩》《書》《禮》《易》等學問,聽說齊國起傾國之兵要來找碴,就打發三好學生子貢去擺平這件事。
三好學生子貢可不是鬧着玩的,一趟齊國,一趟吳國,一趟越國,出了三趟差,這事就辦妥了。結果是:魯國太小,不值得一打,陳恆決定給諸位將軍找個勢均力敵的對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對夫差大拋媚眼,表示願意出兵贊助,於是夫差決定放心放膽地去和自己霸業的絆腳石——齊國——幹一仗。魯國一高興,也願意給吳國打下手。
說幹就幹,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集結了十萬精銳部隊,一路北上,然後繞道齊國西面的魯國,自西向東,接連攻下齊國的博城和贏城,氣勢洶洶地向齊國的都城臨淄殺奔而來。 這邊,齊國領導人也不含糊,率大軍從汶水沿淄水而上,迎頭截住南蠻。兩軍在艾陵遭遇,倉促中,吳國先鋒官胥門巢被齊兵擊潰。 齊國大將國書一看,南蠻也不咋地嘛,就命令士兵,下次開戰前,每人帶長繩一條,爲什麼呢?因爲啊,吳蠻子的習俗,都不留頭髮,腦袋咔嚓下來,沒法捎帶,就用長繩子來對付了。
沒幾個時辰,吳王夫差率大部隊趕到,大罵胥門巢丟臉。這時候,魯國友軍也前來會合,大軍在艾陵西五里安營紮寨。 第二天,國書和衆將正在中軍大帳部署軍隊,陳恆的弟弟陳逆帶着領導的殷切期望到了。兩件事:這次來我的任務是監軍;第二件,我大哥下了死命令:只許前進,不許後退。 國書見一把手這麼關心戰士們,頓時熱血沸騰,和諸將高呼:我們發誓和南蠻決一死戰!
這邊,夫差一看,齊國的士氣不錯啊,咱們長途奔襲,給養是個問題。古人教導說:速戰速決,於是他加緊部署,大戰一觸即發。 這天一早,兩軍出營,廢話沒有,就擺開了陣勢。夫差命胥門巢指揮上軍,負責挑戰,王子姑曹指揮下軍,負責接應,展如指揮右軍,負責截殺,他親自指揮中軍,偷偷摸摸地搶個高處,作救火隊。 齊軍也不含糊,也來個上、中、下三軍對抗。
監軍陳逆讓衆將口中含一塊玉石,以示視死如歸。按齊國人的風俗,人進棺材口中就含玉。士兵們都高呼口號:怕死不來這裏混飯。國書聽了,慨嘆地說:有這樣的戰士,何愁南蠻不滅呀。 夫差看得不耐煩了,就下達作戰命令。還是讓胥門巢作先鋒,定下規矩:只許敗,不許勝,要的就是引誘齊國人全力往前衝。胥門巢就領了三千越國蠻軍叫陣去了。齊國人一看,這不是前些天的手下敗將嘛,於是並沒放在眼裏,派了一支小分隊前去迎戰,胥門巢一看,回馬就走。
沒走多遠,魯國人嘩嘩地跑上來幫忙,胥門巢也迴轉身來助攻。總指揮國書在後面一看,不好,要喫虧了,趕緊派出增援小分隊來。這邊胥門巢可是牢記命令,許敗不許勝,見齊軍人手多起來了,拔馬又跑,齊軍急追不放。不一會,吳國也放出一支分隊來幫忙,齊國人的兩支小分隊眼看又佔不着便宜了。這樣打下去可不行啊,這些南蠻子太可惡了,總指揮國書手一揮,齊軍呼啦一聲,一齊出陣。吳軍招架不住,且戰且走。 這時候,就聽吳軍後方一片鑼響,齊軍領導人一聽大喜,喲呵,南蠻認輸了,於是一聲吶喊,追殺過去。沒想到,半道上一彪人馬斜竄而出,將齊兵截爲三段。
原來,這是夫差臨時約定的暗號,這次響鑼,其實就是擂鼓進軍的意思。 這時候,就見敗退的南蠻兵,鋪天蓋地殺過來,不用說,齊軍陣腳大亂,首尾不能相顧。雙方一場混戰,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幾個時辰之後,方纔塵埃落定。 戰鬥結果是:十萬齊軍,全軍覆沒,八百戰車,盡歸於吳,戰將也死了一大片。吳、齊艾陵決戰,以吳軍完勝告終。 艾陵之戰,是春秋時期規模最大、最徹底的殲滅戰,同時也是我國戰爭史上較早使用預備隊的著名戰例之一,打這以後,預備隊的作用爲歷代兵家所重視。 這次戰役,夫差同志有幾處值得表彰的地方:在戰略上,知己知友,頭腦清醒,指揮果斷,調度有方;在戰術方面,部署錯落有致,散而不亂,有誘敵隊,有接戰隊,有救火隊,突破了前人三軍正面硬碰硬的陳規,值得後人學習借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