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龐鬥智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小編在此做個簡單的介紹:一般認爲:龐涓和孫臏出自同門,但是龐涓覺得孫臏的能力比自己強大太多,因此出於嫉賢妒能的想法,設計陷害孫臏,導致孫臏的膝蓋骨被挖,落下了終身殘疾。不過,隨着1964年,山東出土了《孫臏兵法》等一系列竹簡,孫龐之間鬥爭的內幕得以得到曝光:龐涓固然陷害孫臏,但孫臏也絕對不是什麼白蓮花。

話說根據太史公的《史記》記載。魏惠王委任龐涓爲大將以後,龐涓帶着魏軍到處拉仇恨,而各國由於忌憚魏軍的戰鬥力,對於魏國表示敢怒不敢言。而這天,魏軍攻打趙國,趙國抵擋不住,只好派人前往齊國請求救援。於是,中國戰爭史上有了圍魏救趙的典故:齊國將領主張直接救援趙國,但是孫臏表示:如果抵達趙國和魏軍較量,無疑是人家魏軍以逸待勞,不如齊國直搗魏國的都城,這樣迫使魏軍回頭援助,然後在魏軍風塵僕僕的狀態下,痛打魏軍。根據《史記》記載,龐涓在這一戰中了埋伏,遭到慘敗。

這個計謀起初看似很高深,但卻讓人感到經不起推敲和琢磨,有些現代的網絡爽文的味道:龐涓作爲一代名將,不光是身經百戰,而且對以往的戰例也有一定的瞭解。早在春秋時代,吳王夫差帶軍隊遠征中原,結果被越王勾踐偷襲,夫差落了個國破自殺的結局,這一典故對於戰國各諸侯來說並不陌生。龐涓作爲一代名將,在出徵的時候,會放心帶走所有軍隊?要知道,魏國東有齊,南有楚,西邊還有虎視眈眈的秦,如果魏軍傾巢而出,那麼,遇到趁火打劫的怎麼辦?因此,不論是魏惠王還是龐涓,都會留下一定的內衛部隊,來防衛魏都。

因此,孫臏直搗魏都的計謀,是無法讓龐涓大軍回援的。但龐涓最後還是回援了,而這其中的奧祕,在出土的竹簡上有明確說明。原來,孫臏先是派遣了兩位大夫率領軍隊,進攻魏國的平陵——此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孫臏派去的兩位大夫,是齊國軍事素養最差的兩個人。因此,結局可想而知:兩位大夫悉數在平陵外戰死,帶去的軍隊也被當地守軍悉數消滅。隨後,孫臏才表示,接下來攻打魏國都城。

齊國主將田忌對此大惑不解:這如今剛剛慘敗,怎麼就敢繼續攻打人家的都城?孫臏這時候答覆:龐涓此人好大喜功,而且爲人謹慎。只有讓龐涓感到我軍的指揮十分愚蠢,纔會讓他掉以輕心。而犧牲這麼多軍隊,就是讓龐涓覺得:齊國沒有會打仗的人。並且,救援都城這樣的大功,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龐涓肯定會帶着軍隊回都城搶功。因此,就要利用龐涓這個心理,暗地設立埋伏來對付龐涓。

龐涓收到消息以後,覺得齊軍如此不堪一擊,而且救援首都可是蓋世奇功,於是,龐涓一步步踏入孫臏的陷阱,落下了悲慘的結局。而從孫臏的計謀來說,孫臏絕對是一個十分殘忍的人:兩位大夫,大量軍隊的性命,在孫臏眼裏如同草芥。要知道,這些軍士家裏,也都有妻兒父母,就這樣被孫臏當做了魚餌。孫臏如此殘忍,作爲同學的龐涓安能不知?因此,龐涓害孫臏,更大的可能性則是龐涓自知自己鬥不過孫臏,於是先下手爲強。但可惜,自己還是沒鬥過孫臏,還是被孫臏給坑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