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惜天有不測風雲,董父因長期拉黃包車,風裏來雨裏去換上了傷寒症,董竹君爲了父親的治療費不得不退學,甚至在之後墮入風塵,跟大上海十里洋場簽了3年約,成爲了一名賣場的“清倌人”。董竹君在離開四川后,就變賣首飾衣物,一方面辦起了紗管廠,一方面送女兒讀書。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的這一年,一名叫做董竹君的女嬰出生在了上海的一個貧民窟內。雖說是窮人家的女兒,但董竹君小時候倒也過得還不錯。

父親靠拉黃包車爲生,喫苦肯幹;母親則是在家負責家務,雖然沒事會叫苦連天,倒也勤勞節儉。一家人日子原本就過得緊巴巴,但爲了女兒的人生,父母寧願少喫幾頓飯,也省了點錢送董竹君去讀私塾。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董父因長期拉黃包車,風裏來雨裏去換上了傷寒症,董竹君爲了父親的治療費不得不退學,甚至在之後墮入風塵,跟大上海十里洋場簽了3年約,成爲了一名賣場的“清倌人”。

1913年,13歲的董竹君正值半大年紀,清麗的外表令她的處境越來越危險。爲求自保,董竹君選擇裝病跟夏之時一同去往日本,並嫁給了他。夏之時是一名進步人士,他早在1905年的時候就追隨孫先生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後來駐守四川,成爲了四川總司令。


只不過夏之時雖然在政治觀點上非常先進,但在婚姻方面卻非常保守。他曾給了董竹君一把槍,並不單單是爲了讓董竹君防賊,還是讓她在碰到欺辱時,能夠自我了結。1915年,董竹君已經在東京讀了2年書,學業還未完成,但夏之時卻接到命令不得不回國。

在這種情況下,夏之時直接將自己的四弟叫到日本,名義上是保護董竹君,實際上則是爲了監視她。1917年,董竹君完成了在日本的學業,本來還想繼續深造去法國留學,卻被夏之時強行叫回四川。


回到四川后,夫妻二人關係並不好,時常會爆發爭吵,而爭吵的最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女兒。董竹君給夏之時一共生了4女1子,在董竹君看來,自己出生在那般貧苦的家庭,父母都卯足了勁讓自己去讀書,那現在既然有這個條件,爲何不讓幾個女兒同樣享受到教育?

但在夏之時看來卻沒有這個必要,他認爲女子書讀多了,就會心大,不安於室,因此不贊成4個女兒讀太多書。加上1919年夏之時因派系爭鬥被解除了職位,開始吸食鴉片,脾氣越來越暴躁,卻對當時患有肺病的董竹君不聞不問,董竹君終於無法忍受,在1929年起開始跟夏之時分居,並在5年後正式離婚。

離婚的時候夏之時處處謹慎,就怕董竹君貪他財產;卻怎料董竹君放棄所有財產分文不取,只要求帶着4個女兒離開;之所以沒帶上兒子,是因爲她知道夏之時不會虧待兒子。董竹君的選擇在夏之時看來簡直愚蠢透頂,在他看來一個女人沒了錢財,還帶着幾個拖油瓶,根本不可能活得下去,事實卻狠狠打了他的臉。


董竹君在離開四川后,就變賣首飾衣物,一方面辦起了紗管廠,一方面送女兒讀書。雖然1932年,日軍攻打上海使得紗管廠被迫停工,但董竹君立刻轉變思路,開起了錦江川菜館。1935年,錦江川菜館在上海正式營業,吸引了上海衆多大佬們光臨,像什麼杜月笙、黃金榮都是該菜館的常客,連上海一些政要都經常來此處喫飯。


有一次杜月笙在錦江川菜館等位等得不耐煩,乾脆出資讓董竹君擴大飯館地盤,還成立了錦江茶室,董竹君搖身一變成爲了上海知名女老闆,名鎮上海灘。新中國成立後,錦江川菜館在上海官方的支持下,變成了錦江大飯店,董竹君卻選擇急流勇退,將飯店上交給國家,連花園洋房都一併捐出。


1997年,已經97歲的董竹君患感冒去世,她的傳奇一生也被寫成了書本,拍成了影視劇,被更多人知曉。順便一說,她當初的那4個女兒都沒辜負她的期盼,成長爲了正直勇敢的人。

參考資料:《我的一個世紀》(董竹君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