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杜荀鶴的作品確實揭露了當時社會最底層人民生活困苦的一面,除了《山中寡婦》,還有《春宮怨》、《亂後逢村叟》也是類似的作品,描寫了戰亂使得農民遭受沉重打擊的生活現實。杜荀鶴的《山中寡婦》就是一首創作於這種背景下,真實描寫百姓苦難生活的名詩。

唐朝末年朝局動盪,軍閥混戰,國庫空虛,連年徵稅使得百姓痛苦不堪,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
當時的許多愛國詩人,都用詩詞記錄下這不堪回首的一幕,許多現實場景也被真實的描繪出來,到現在讓人讀來依然覺得悲慘異常,
杜荀鶴的《山中寡婦》就是一首創作於這種背景下,真實描寫百姓苦難生活的名詩。這首現在收錄在滬教版中學課本中的唐朝名詩,風格清新,語言易懂。
可是在當時,這首詩卻被大部分詩人否定,他們爲什麼這麼看低這首寫實名詩呢?
圖片:杜荀鶴漫畫
一、杜荀鶴出身貧寒,雖然在詩作上頗有造詣,可是在大詩人如雲的唐朝,杜荀鶴的文風並不突出。他一直不停的赴長安考學,可惜的是多年都沒有考中,最後回到山中過了幾年悠哉又無奈的隱士生活。
期間也創作了不少名作流傳至今,到了中年,杜荀鶴好不容易考到了第八名,中了進士,可是當時朝局動盪,杜荀鶴並沒有獲得一官半職,無奈之下只能返回到山中繼續生活。
後來因爲寫了詩讚頌朱溫,令朱溫記在心裏,建立梁的時候,就讓杜荀鶴當上了翰林學士,杜荀鶴才正式入朝爲官。
圖片:杜荀鶴入朝爲官劇照
杜荀鶴愛寫詩,詩風也不錯,他特別崇拜杜甫,認爲作爲詩人就應該像杜甫那樣寫實,不能無病呻吟。確實,杜荀鶴的詩風也和杜甫特別相似,特別敢寫,將現實都描繪得很直白,是一個勇敢的詩人。
可是由於他的詩作過於直白,當時許多名家並看不上他的詩作,好話沒有,貶低的話卻不少。宋代吳可留言評論說,杜荀鶴的詩由於直言窮愁之跡,所以鄙陋。
元代方回認爲杜荀鶴的詩語俗似諢;而明末的吳喬則認爲《山中寡婦》當中的“時挑野菜和根煮”極爲可笑。可是,杜荀鶴的詩作真的有這麼不堪嗎?
圖片:詩人杜甫漫畫
二、《山中寡婦》
唐末由於戰亂,年輕男性被抓去服兵役的數不勝數,多少新婚燕爾就這樣永別,《山中寡婦》就描寫了衆多由於丈夫服兵役而死,自己守寡的年輕婦女。
圖片來源於網絡:《山中寡婦》
“夫因兵死守蓬茅”,詩的開頭第一句就交代了時代背景,由於丈夫因爲戰亂服兵役戰死沙場,這位婦女成了孤家寡人,不得已躲進了深山,在破茅屋中生活。
“麻苧衣衫鬢髮焦”,只能夠穿粗糙的麻布衣,長期營養不良,導致她的頭髮就像是被燒焦的枯草一樣,沒有精力和經濟來打理自己,失去丈夫的哀痛讓她的形容更加憔悴。
簡簡單單的7個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本應是韶齡的女性,卻因爲突然失去丈夫,沒有了生活經濟來源,孤苦無依,惶惶不得終日,最後不得不背井離鄉,變成歷經坎坷的窮苦女性。
圖片:在破茅屋中生活的寡婦劇照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這句詩說出了當時殘酷的社會現實。在古代,這樣一個沒有任何經濟來源,沒有其他技能的女性,在孤苦無依的情況下依然要接受統治者殘酷的剝削。
即便是沒有了勞動力,家裏的田地都荒廢了,可是朝廷依然不斷的徵稅,甚至一年比一年高。當時的唐朝百姓主要以種田、養蠶爲最基本的生活來源,可是由於戰亂不斷,桑田被毀,百姓失去了賴以生活的根本。
而“徵苗”更爲荒唐,唐代宗廣德二年居然設置了一個田賦附加稅,也就是在糧食沒有豐收之前就開始收稅,也稱青苗稅。
這些殘酷的賦稅剝削,讓這位孤苦無依沒有任何生存技能的婦女更加痛苦,她的生活已經到了無以爲繼的地步。
圖片:孤苦無依的寡婦劇照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農婦到了深山如何生活?她只能不斷的去挖野菜,將野菜和根一起煮了喫;平常生活需要劈柴,作爲一個女人卻常常因爲砍不到柴而發愁,因此平時燒柴都很困難,有時只好找些生柴連帶着葉子一起燒了。
這兩句詩是起到了強調作用,讓人們看到了一名婦女在深山裏生活的不易。如果朝廷沒有那麼黑暗,沒有殘酷的賦稅制度,作爲一名婦人,也許待在家裏給別人縫縫補補也能混個溫飽存活下去。
可是現在爲了躲避那奪命般的賦稅,婦女只好躲進深山過起了野人般的生活。
圖片:寡婦過起了野人般的生活劇照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即便知道在深山裏常常有毒蛇猛獸出沒,隨時也會有喪命的危險,可是爲了躲避沉重的賦稅,婦女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只能躲到“深山更深處”。
可是即便是這樣不顧性命安危的逃避,依然也躲不過朝廷徵稅的魔爪。詩人以這句話來作爲結尾,已經直白的透露出對於統治者黑暗、殘酷的不滿,赤裸裸的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
這首詩可以說是杜荀鶴作品中最爲經典的一首,雖然初讀會讓人覺得這是一首描寫人物的詩作,可是再讀能夠感悟到詩人濃厚的感情色彩。
通過對山中寡婦悲慘遭遇的深入描寫,我們讀到了百姓當時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痛苦,詩人憎恨當局不堪、不顧百姓的情感。
即便是現在我們讀來,也能夠迅速進入角色,感同身受,這也是《山中寡婦》這首詩流傳成經典的重要原因。
圖片:經歷悲慘遭遇的寡婦劇照
三、被其他名家不喜歡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爲杜荀鶴早期一直在模仿杜甫,卻沒有學到精髓,雖然他很敢寫,可是由於過於直白,少了古詩應有的隱晦和婉約,因此纔不被名家所喜歡。
但是杜荀鶴的作品確實揭露了當時社會最底層人民生活困苦的一面,除了《山中寡婦》,還有《春宮怨》、《亂後逢村叟》也是類似的作品,描寫了戰亂使得農民遭受沉重打擊的生活現實。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