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障礙拋開生理因素,大都來源於我們自身,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自愈的過程要有一個積極地狀態,達到有效緩解不存在問題,如果要達到自愈,貴在堅持,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要相信自己。由英國《運動醫學雜誌》與英國倫敦大學兒童健康研究所共同指出,抑鬱與運動之間存在着顯著的正相關關係,簡單去講就是一週參與有氧運動3次,在概率上可以減少抑鬱患者16%的症狀表現,如果進一步增加運動次數,還會繼續降低抑鬱症狀的表現。

導語

針對抑鬱症是否能夠自愈這個話題,思量再三,我想無論是心理學家還是心理學愛好者,都不能給出一個完全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爲什麼?因爲就抑鬱來講,它的成因複雜幷包含了衆多生理因素,所以並不能一概而論。可是面對自愈這兩個字眼時,它的成功率似乎已經高出了很多,至於爲什麼,我們就一一做出分析。

爲什麼選擇自愈,而不是治癒

雖然自愈與治癒這兩種方式的結果相同,可是過程卻大相徑庭。

自愈,通過自行的干預、疏導、調節而最終達到減輕甚至痊癒的過程,稱爲自愈;

治癒,通過他人的干預、疏導、調節而最終達到減輕甚至痊癒的過程,稱爲治癒;

我們從字裏行間發現了什麼,還是疏漏了什麼?

其實自愈的心態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問題:

1、自己承認有抑鬱的症狀或心境,但不希望別人來干預或知道自己處於抑鬱狀態。

2、自己發自內心渴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來還原自我。

如何解析這兩種心態呢?

首先,一個人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承認自己存在某種心理障礙,這已經是自我認知的一種積極表現。因爲相對於有一些揣着糊塗裝明白或完全不知自己“已在此山中”的人,在自愈的概率上,會多出幾分把握。

其次,不希望別人來干預自己自愈的過程,在治療心理障礙的現實案例中,其實是一箇中性的理解,不對也不錯。

爲什麼?

畢竟自愈的過程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找到正確的方法慢慢實現減輕甚至自愈;

另一種是並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同時又被身邊不理解自己心理障礙的人再一次刺激甚至加重自己的心理障礙。

最後,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能減輕抑鬱心境是一個無需爭論的事實,至於什麼時間可以達到自愈,我想只要做到堅持,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

既然選擇自愈,方法是最重要的

第一步:自我認知,找到心魔

在我的概念中,一個人從心智正常到心理障礙,排除一些生理上不可抗拒的因素(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低於正常範圍)之外,畢竟是在外力上受到了相應的打擊或衝擊纔會導致心理上的障礙。

那麼這些外力是什麼,對於期望自愈的人來講不僅是必須面對的,還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況下,家庭變故、工作變動、社交壓力、情感糾葛、疾病,這些外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對於選擇自愈這條路的人來講,找準痛點,面對痛點,纔是戰勝心魔的關鍵。

第二步:規律作息

對於有抑鬱心境的人來講,無序生活的狀態是一種常態,而這種常態被很多沒有心理障礙的人稱作“人生舒適區”。

那麼處於抑鬱心境的人們,躲藏在自我的“舒適區”中,不僅不利於正面直視自己的抑鬱狀態,也不利於加快自愈的過程。

規律作息,也在科學上印證了是扭轉抑鬱心境的最有利辦法之一,在2016年《自然》雜誌中就曾被科學家證實了“不規律作息是產生與加重抑鬱狀態的”罪魁禍首。

所以,自愈的第二步就是要洗心革面,用全新的狀態來改變自我生活狀態——規律作息。

科學依據:2016年《自然》雜誌中的一篇論文GWAS of 89,283 individuals identifies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self-reporting of being a morning person.

第三步:積極擁抱陽光

這裏的積極擁抱陽光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通過大量科學實驗證明,在陽光的照射下,可以控制人體的褪黑素水平,就像晚上關了燈之後,我們常常感到睏倦,原因在於褪黑素大量分泌而導致的睏倦。而白天接受適當的光照,即可以控制褪黑素的分泌,從而讓我們感到神清氣爽。

另一方面,積極地面對陽光,是改善心情的一個有效途徑,就像正常人們也會在陰雨天時,感到壓抑、睏乏、疲憊等症狀。

科學依據:2012年由Michael Terman and Ian McMahan出版的《時間療法:重新設定你的內部時鐘,提升情緒、警覺性和睡眠質量》一書中,就提出了光療(陽光療法)在面對人們積極情緒與抗抑鬱方面,有着重要的積極作用。

第四步:適當的有氧運動

運動對於沒有心理障礙的人來講,是每天必備的一項“工作”,而對於有抑鬱心境的人們來講,並非經常出門的他們,更談不上積極地參與有氧運動了。

由英國《運動醫學雜誌》與英國倫敦大學兒童健康研究所共同指出,抑鬱與運動之間存在着顯著的正相關關係,簡單去講就是一週參與有氧運動3次,在概率上可以減少抑鬱患者16%的症狀表現,如果進一步增加運動次數,還會繼續降低抑鬱症狀的表現。

爲什麼?

我們知道,當進行有氧運動的時候,我們的心率(心跳)會加快到日常心率的60%以上。而這個過程,可以使我們體內產生大量的β內啡肽與多巴胺兩種物質,而這兩種物質的主要作用就在於它們可以穩定我們的情緒並通過多巴胺感受到快樂。

通俗易懂的講述多巴胺,就像你喫了一塊巧克力或一根香蕉後,內心會產生一種無名的幸福感或快樂的感覺,這就是神奇“多巴胺”的作用。

科學依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報道;英國倫敦大學兒童健康研究所的斯內哈爾·平託·佩雷拉教授的研究。

結語

在結語中,依舊要回歸主題。心理障礙拋開生理因素,大都來源於我們自身,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自愈的過程要有一個積極地狀態,達到有效緩解不存在問題,如果要達到自愈,貴在堅持,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要相信自己。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明理記,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記錄生活,感謝有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