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时,田子方也放下了筷子,对魏文侯说:大王啊,作为君王,您这样当面指出乐官的错误是不对的,觉得你是个内行,别人怎么做都不对,你应该去找到他的老师,说某次你的学生在演奏时,有个音调高了,后面再重新教他一下。意思是他以孔子的学生子夏为老师,经常与田子方切磋儒家道义,恭恭敬敬的礼待段干木,这些都是魏国学习的对象,对后期魏文侯变法的思想极为重要。

上回说到,春秋末期,韩赵魏三族瓜分了晋国,田横起兵灭了齐国,自称齐王,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诸侯盟主的霸业,但历史到了战国时期,就是一个大兼并、大动干戈的战争时代,故而名曰战国。各个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他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内驱力十足,但是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变法图强。

在战国七个国家中,率先兴起的是魏文侯统治时期的魏国。他对国家做了哪些改变,使得魏国首先强盛起来的呢?他明白,要使国家强盛,在诸侯国中脱颖而出,人才是根本,于是他颁布招贤榜文,网罗天下人才到魏国来做官,共同治理魏国。史书《吕氏春秋·察贤》篇记载: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国治身逸。意思是他以孔子的学生子夏为老师,经常与田子方切磋儒家道义,恭恭敬敬的礼待段干木,这些都是魏国学习的对象,对后期魏文侯变法的思想极为重要。

卜子夏即为孔子的高足子夏,又叫卜商。他在孔子去世后,来到西河开门授课,教授孔子的儒家道义,子夏的学生中有一个年轻人,他就是后来的魏文侯,《礼记·乐记》记载他曾经提问老师子夏:”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 之音,则不知倦“。意思是:老师啊,我一听古乐就睡着了,听郑、卫之音就很兴奋,不知疲倦。这是为什么呢?子夏就回答他说:古乐是一种深奥的音乐,他里面包含天地秩序、人伦秩序和鬼神秩序,是一种天地之间不可缺少的存在,而现代音乐中多表达男欢女爱,随着感觉走的快节奏音乐。作为一个国君,应该多听古乐,可以感受到大江大河、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有助于治理国家。古乐是恭恭敬敬、充满和谐,如果我们的内心世界做事恭恭敬敬、充满和谐,那做什么事情不会成功呢?这个问题又可以引申到君主的好恶,君主喜爱流行音乐,那老百姓大街小巷都是流行音乐,君主喜好高雅的、古典音乐,万民会上行下效,跟随你走。恭敬、和谐、庄重,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需要有这些精神内容。

从这件事来看,儒家主张礼乐教化,是儒家思想中特别关心的事情。他对魏文侯的意思是。作为君主,要多听一些古典音乐,传统思想中也有一些值得思考、深邃的东西,而不应该跟着流俗跑。一个人就应该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就知道了知好知歹,就有了对应的价值判断,逐渐就会形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局面。

田子方是子贡的学生,他在儒家弟子中,有一点狂士的感觉。有一次,他碰见了魏文侯的太子击,就是后来的魏武侯,太子见田子方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施礼,田子方理都不理,太子就生气了说:是富贵人家骄傲还是落魄的儒生骄傲呢?田子方一看,心想:你个小势利眼,随即对太子说:像你这样的富贵人不能骄傲,你一骄傲,辅佐的贤臣就逃走了,国家就没人治理了,像我这样的穷人,我骄傲,最多会被赶出来,我就会像小鸟一样,飞到其他地方去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为什么不可以骄傲呢?太子觉得田子方虽然狂傲,但是说的有道理就离开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田子方是一个可以始终坚持自己人格的,别以为你有权有势就在我面前晃悠。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就是一类比较早的儒生的态度,他们狂傲不羁,此时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有文献记载,有一天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吃饭,下面有乐官演奏音乐。过了一会,魏文侯放下筷子,当庭说:那个,左边墙角的那位乐官,你的音调高了,演奏的不对。这时,田子方也放下了筷子,对魏文侯说:大王啊,作为君王,您这样当面指出乐官的错误是不对的,觉得你是个内行,别人怎么做都不对,你应该去找到他的老师,说某次你的学生在演奏时,有个音调高了,后面再重新教他一下。魏文侯觉着,我是个君王啊,为什么不能当面指出错误呢?田子方说:作为君王,这件事情不是指不指出的问题,而是说明一个君王识不识大体的问题,要是国家大事,您事事都插一杠子,那还要大臣干嘛?所以说古代论政,宰相识大体,国君知法度,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你管的话,毛病就多了。管对了没问题,那管错了谁来纠正你,所以作为国君要知大体。这也是在教育魏文侯如何当好一个君主。儒家思想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就是一个读书人,文人,其实不然。所有的儒家文献都有一个丰富的历史背景,处处都在教你如何为人处世。《论语·子路》记载:作为君主,应”举贤才,赦小过,先有司“意思是:作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并能知人善任,大臣有了问题,无关痛痒的就要赦免,这样才能留住贤才。

有一次,魏文侯从大臣口中得知段干木是个人才,准备将他纳入麾下,于是亲自去他家找他,段干木一听说魏文侯来了,翻墙就跑。魏文侯说:看来我的德行还不足以请动段干木啊,就放他走吧。魏文侯每次驾车走到段干木住的胡同口,都从车辇上站起来,将双手握在前面的横栏上,以示恭敬,并对手下人说:这是贤人居住的地方,理当如此。这就是魏文侯礼贤下士,为我所用的尊重,不为我所用的也尊重。这就给了天下的读书人一个贤能的理念:不管你来魏国做不做官,我都礼遇你,包容你。这也在给百姓做一个表率,百姓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这就是魏文侯的高明之处,貌似没有为我所用,其实已经为我所用了。战国一开始,魏国就给了万民百姓一个开明的景象,也懂得知识、学问,也是一个有心胸的君王。因此,魏国才率先兴起了。

接着,就要招纳贤人,还要会用贤人,不然就只是一个人才仓库,没有一点用。就像三国时期的荆州刘表,手下贤人一大堆,但是不会用,最后都哗啦啦散了。首先得设立总领朝政的宰相,否则人才群龙无首也是没用。就对李克说:”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贤相“,李克含蓄的对魏文侯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窘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意思就是看人啊,要看这五点:日常生活看他和什么样的人亲近(交朋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趣味和志向来);富了以后怎么花这个钱;飞黄腾达了以后看他举荐什么样的人(帮谁的忙);困难时期,看他不愿意做什么,这是做人的操守(人格要有底线);穷困潦倒时,看是不是谁给钱都要,有奶便是娘,这种人没羞没臊,没有耻辱线控制的这种人,他什么事不会做呢?这就是孔夫子说的:人焉叟哉,人焉叟哉。李克说完后,魏文侯哈哈大笑,好啦,我知道是谁了。于是,李克就告辞回去了。在路上他碰见了翟璜,翟璜说:我听说您刚才和君主谈任相的事情啊,是不是推荐的我呀。李克说:我给君主说了五条建议,君主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了这次是魏成子当宰相。翟璜不高兴了,我哪里比魏成子差,我当初推荐你来魏国,你现在为什么不推荐我呢?李克说:你推荐我就是让我现在推荐你吗?你这是结党营私啊,并对翟璜说:魏成子推荐的是谁?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现在都是君子的老师,你推荐的谁?我,西门豹,吴起,说白了,都是君主的臣子,你现在觉得你比魏成子强吗?翟璜羞臊的说:惭愧啊,惭愧啊!古代的君王一般只需要费尽精力去任用一个宰相,其他的就不需要他查收了,比如。刘备任用了诸葛亮为军师,就不需要事事操心了,你看诸葛亮死后,刘备的夷陵之战,打的和烂茄子一样,刘邦也是一样,他就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说:那要是多了呢,多了就乱了。刘邦再问:那你能带多少兵呢?我啊,多多益善。刘邦不高兴了说:那你怎么还在我身边伺候我呢?韩信说:陛下,您的长处在善将将(任命将军),刘邦大喜。

魏文侯有一个臣子叫西门豹,他去邺地上任。他微服私访先去了解了一下当地的环境,百姓告诉他了一个事情:河伯娶妻,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西门豹对百姓说:行啦,我知道了。到了第二天,刚好遇到在河边有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有当地官员、有巫婆、有百姓,还有一个用绫罗盖着头的新娘子。他一看就知道这是昨天百姓给他说的河伯娶妻。于是,他走过去和巫婆交谈,河伯的妻子,我能不能先看一下啊。于是他掀开盖头随意一看,就对巫婆说:咦,新娘子怎么这么丑,我都看不上,河伯能喜欢吗?要不派个人去给河伯送个信,反正打了这么多年光棍了,再宽限几天。于是,在巫婆不注意时候,将老太太卷吧卷吧扔进了河里,西门豹站在河边仔细的看着,对众人说:去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有回来啊,来派几个人去下面催催,于是,命令士兵将三老扔进了水里。过了一会,还是没动静,准备再派人下去催信,哪些恶霸们和巫婆的女弟子们,扑通跪下了,口喊:大人饶命啊,我们再也不敢了。于是西门豹去问百姓,说是河水泛滥成灾,需要水的土地没有水,于是西门豹就带领百姓、官兵修了12条水渠,这些水渠一直到汉代都存在着。后来,汉代地方官要拆除这些水渠,老百姓都不让,以死相拼,说是:这是当年西门豹修建的,谁都不许动。可见一个好官员留给民众的是几百年的恩泽,也是几百年的感激。

所以说,魏国在魏文侯这个开明君主的治理下,局势蒸蒸日上,霸业也开始了。

至于后期强大的魏国是如何慢慢衰落的呢,我们下回再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