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集散化小倉庫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江蘇,有三個直管縣,細心的人就會發現,這幾個直管縣人口都比較多,比如宿遷代管的沭陽縣有198萬人;鎮江市代管的丹陽市有80多萬人;泰州市代管的泰興縣有120萬人口。不過,這三個直管縣,其中兩個有開國將軍,他們是誰?
比較有意思的是,只有丹陽和泰興有開國將軍,而且每個縣均是1位,不過這比起沭陽來說,還是不錯的。畢竟江蘇三個直管縣中,沭陽的人口最多,遺憾的是沭陽沒有一位開國將軍,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陳紹昆,並不是沭陽人,他是宿遷人。
泰興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泰興置縣於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寓意“國泰民安,百業興旺”,有“教育之鄉” 、“銀杏之鄉” 、“建築之鄉” 、“提琴之鄉” 、“減速機之鄉” 之稱。泰州風景如畫,文臣武將輩出,有泰興三灣(仙鶴灣、寶塔灣、龍河灣)、慶雲禪寺、福慧禪寺、江蘇省古銀杏羣落森林公園 、泰興襟江書院、牛皋洗馬池等。
泰興唯一開國將軍是趙易亞,他1917出生於江蘇省直管縣泰興縣。抗日戰爭爆發後參軍,歷任八路軍第一縱隊政治部教育科科長,南進支隊政治部宣教科科長,新四軍第三師九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長,第四師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長,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長,山東兵團政治部宣教部部長,第三野戰軍二十五軍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解放軍報社總編輯,解放軍報社顧問。
1961年晉升爲少將軍銜。
我們江蘇,1955年有3位將軍:吳人鑑(通用名王諍)中將和梅嘉生和周文在兩位少將,其他都是晉升少將。
丹陽建置始於戰國時期,初爲雲陽邑。《山海經》中有一條河叫“丹水”,即丹江,根據“山水陰陽,水北爲陽”的理論命名丹陽。1987年12月,丹陽撤縣設市,爲丹陽市,雖然是江蘇省三個直管縣之一,但是仍屬鎮江市代管。
值得一提的是丹陽的望族是蕭姓,古代歷史名人有蕭思話、蕭嶷、蕭子良、蕭鏘、蕭坦之、蕭偉、蕭寶夤、蕭瑀、蕭至忠、蕭曄、蕭仿、蕭鄴、蕭嵩、蕭華、蕭惠開、蕭復、蕭俛、蕭遘、蕭頃、蕭憺、殷禮、蕭子云、蕭定、蕭摩訶、蕭濟、蕭銑。
大家熟知的丹陽古代名人莫過於蕭銑,他是隋朝末年南方割據羣雄之一,梁武帝蕭衍六世孫,安平文憲王蕭璇之子。鳴鳳元年(618年),稱帝於岳陽,國號爲梁,年號鳴鳳,設置百官,一如梁朝故制,勢力範圍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北至漢水,擁有精兵四十萬,雄踞南方。
主要是丹陽是南朝梁和南朝齊的王地,在丹陽就有南朝齊梁帝王后裔蕭氏宗祠。
不過,丹陽唯一的開國將軍不姓蕭,他是梅嘉生1913年出生於江蘇省直管丹陽市的梅嘉生。梅嘉生1938年參加新四軍,歷任丹陽縱隊第三大隊大隊長,新四軍挺進縱隊第三團團長,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副司令員,蘇中軍區副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參謀長,第三野戰軍二十三軍副軍長兼參謀長。
1950年初,應越共胡志明請求,在國內十分困難情況下,我國盡一切努力援助越南人民的抗法鬥爭。於1950年至1954年向越南提供了武器裝備和後勤軍需物資援助,幫助訓練越軍主力部隊。當時還派出軍事顧問團,幫助越南軍隊建設,協助組織指揮作戰,爲越南取得抗法鬥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丹陽的梅嘉生曾任駐越南軍事顧問團參謀長、第一副團長,回國後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爲什麼190多萬人口的沭陽沒有開國將軍?是不是有遺漏?要知道宿遷的沭陽是淮海抗日根據地,淮海抗日根據地也是全國十九個抗日根據地之一,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陳毅、黃克誠等曾到張沭陽視察工作。沭陽縣還有七英雄烈士墓,1946年底,章傑新、楊如成、仲維成、葛恆興、毛尚柱、紀士林、仲躋玉七位同志在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戰鬥中犧牲,爲緬懷先烈,於沭陽柴米河畔建墓立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