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這個詞並不新鮮,但是飯圈卻確實是近年社交媒體發達以後纔有的產物,當一個數量龐大的羣體形成類組織的時候,其實相當可怕。

最近的娛樂圈,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道歉,發聲最頻繁的可能就是當紅小生肖戰,不僅僅肖戰發聲,他的全球后援會也在近日發表公告,公告的內容還是道歉和整改倡議。

但是這種所謂的整改有有效嗎?粉絲們的行爲,後援會能干預嗎?肖戰又能做什麼?

從2月開始,肖戰從沉默到頻繁發聲,他到底經歷了什麼?當粉絲行爲和偶像掛鉤的時候,註定是一種無奈

其實這個理兒很容易就可以理清,當粉絲的行爲和偶像掛鉤的時候,像肖戰一樣的明星就註定要成爲背鍋俠。

當紅頂流的粉絲是一個數量相當龐大的羣體,人口數以千萬計,相當於一座一線城市的人口,可能要要多一些。這就好比一座城市裏,你能保證每一位公民都是好人嗎?如果任何一位公民犯錯,市長就要下臺,請問你認爲這個市長能連任多長時間?

有人說肖戰的227事件的問題在於肖戰當時選擇了沉默,沒有第一時間擔當。我們暫且簡單覆盤一下這件事,難道當時肖戰出來發聲,結果就會有所不同嗎?

個人認爲不會,因爲羣體行爲本身就是不可控和不理智的,名譽上肖戰是這些粉絲的偶像,但是這些所謂的粉絲其實很多行爲只是打着偶像的旗幟,卻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肖戰什麼都沒做,然後一直在背鍋,這背後其實有兩種無奈:

第一種無奈是大家明知道粉絲行爲讓偶像背鍋,它不合理,但是大家也沒有找到更合理的辦法,難道去找粉絲的麻煩?那就是素人,很有可能還是未成年的孩子,不好處理,所以大家認爲明星對粉絲有引導作用,粉絲沒有做好,偶像就有連帶責任,其實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第二種無奈是偶像也很無奈,他是這些龐大羣體的偶像,但是實際上他對這個羣體的控制能力幾乎沒有,他是被動選擇的標的,只能接受,無論好壞。追星可以,但是有組織追星其實是原罪

追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幾十年前就已經有粉絲的存在,但是那時候的粉絲是無組織的,大家都是自發性的,所以一切的事情都可以點到爲止,也可以量力而爲。

但是當粉絲成爲有組織的時候,其實很多事情就變味了:

1、追星的價值觀被歪曲引導

以前大家追星,會覺得這個明星很帥,或者很漂亮,或者戲很好,或者很陽光等等,每個人都有他喜歡的理由。

然而時下的明星偶像的包裝清一色的就是兩個字“顏值”,而且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崇拜點,顏值爲王。我們經常說偶像是榜樣,那麼在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下,粉絲學到了什麼?變得好看?

當然,也不能說時下的偶像不做一點好事,很多的偶像也會熱心公益,爲社會服務等等,但是坦率地說,那部分的影響力不足以動搖追星的核心。

2、對偶像的崇拜程度被極大提升,甚至可以接近宗教信仰

當一個龐大的羣體,穿着統一的服裝,喊着同樣的口號,做着同樣的應援事情的時候,其實它和宗教行爲已經非常接近。

在這樣的環境裏,個人意志非常弱小,大部分只能跟隨,其中癡迷者不在少數。在一些癡迷型粉絲的眼中,偶像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就是她當時的信仰。這個時候粉絲爲偶像做出瘋狂行爲是很正常的,因爲這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

這也就不難理解最近關於肖戰粉絲的一些不可思議事件,比如以下這個:

這個並不是肖戰粉絲獨有的現象,其實是所有偶像粉絲共有的現象,只是現在肖戰當紅,粉絲數量龐大,被大家拿出來說。我相信,如果要去挖,每一家粉絲裏肯定都有害羣之馬,比如蔡徐坤的粉絲原來就說過寧願家裏人死也不要他生病之類的話。

3、這股羣體的能量很容易被利用

大羣粉絲,集中於一個偶像之下,有一定的組織性,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利益點。因此自然有人會花心思對它加以利用。

它可以成爲攻擊別人的武器,所謂衆口鑠金。

它可以變現,通過各種應援產生巨大的經濟收益。

它還可以造星,只要你學會運作粉絲團體,就可以製造“人造明星”,現在很多的選秀節目其實都是在利用飯圈文化造星,只要你資本雄厚,有顏值,就算沒有任何技能,都能先火了再說。

這也造成了很多的娛樂圈怪現象,有演技沒有流量的好演員沒戲可演,有流量的0演技小白都可以當主角。著名演員馬麗當初就差點因爲沒有流量,失去了《夏洛特煩惱》裏馬冬梅一角,後來是對方檔期不合適,她纔有幸出演了那個角色。

4、最終的結果,追星大於一切價值觀

人民教師爲了追星失去了原則,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可怕的是背後反映的東西,在相當一部分的粉絲的心目中,追星大於一切價值觀。

而根據統計,我國較活躍的網民平均年齡只有15歲,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粉絲其實大部分都是學生。大部分出來社會工作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想追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學生不一樣。

被歪曲後的粉絲,價值觀變得模糊,比如以下這個案例:羅志祥復出,還要洗白?

羅志祥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認爲他肯定要糊了,結果最近事件又有了一些轉折。

首先羅志祥在臺灣地區的綜藝節目《娛樂百分百》中復出,被媒體大肆報道,似乎個人生活作風問題在臺灣地區無所謂,偶像沒有那麼大的社會責任。

其次,因爲媒體的導向,輿論矛頭曾經一度指向羅志祥的媽媽。後來羅志祥發聲,請求大家不要攻擊自己的媽媽。沒想到輿論一下就反轉,焦點被轉移到了攻擊羅志祥媽媽的事件上,羅志祥成爲了被同情的一方。

就這樣原本黑得發焦的羅志祥成功挪到了灰色地帶,不少的粉絲還在評論區留言,等着他回來。

這件事裏,粉絲的價值觀非常玄妙,說難聽點就是處在黑白不分的邊界,這纔是最讓人擔心的地方。飯圈文化正在毀掉下一代

在新媒體的助陣之下,我們迎來了偶像風氣最濃烈的時代。到處都是選秀節目,年輕人都想做偶像,自己做不了偶像的就崇拜偶像。

年輕,貌美或者帥氣,能唱能跳,萬人擁躉,紅了就有錢有地位,這代表着時下年輕人特別想做明星的原因。在各路造星選秀的渲染之下,似乎每一個人跳起來夠一下就能觸手可及,就能變成大明星。

而作爲粉絲的,就像找到了自己的組織,爲了自己的偶像瘋狂,尖叫,吶喊,應援,似乎這纔是所謂年輕人應有的生活。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一再強調,不反對追星,但是當粉絲組成了飯圈的時候,一切都變味了。

肖戰說他不需要應援。

但是這句話真的蒼白無力,因爲應不應援不是他說了算,粉絲的行爲根本不可控。

​結語

雖然可能是不成熟的想法,但是個人認爲任何形式的粉絲組織都應該禁止,其實如果幾大社交平臺聯合封禁,飯圈完全可以一夜之間消失,粉絲重新回到分散狀態,這樣對下一代絕對是一件好事。但是個中涉及到太多的利益,沒有出大事兒之前,估計監管部門也不想管吧,無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