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名家李如剛進行直播。圖/楊濤

他是侯寶林大師弟子,喜愛書法戲曲,年輕時球踢得還好

“我今年83歲,這是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與朋友們見面,還有點小緊張。”5月10日,相聲名家李如剛做客燕趙曲藝網絡TV直播間,追憶師友、暢談心得、普及曲藝,年過八旬的他把一場直播開成個人單口專場,時而引人沉思,時而逗人發笑。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李老這樣總結了自己的首次直播感受。

直播:跑多遠 侯大師都把你拽回來

李如剛生長在天津,現居石家莊。他畢業於河北工學院(現河北工業大學),1979年調入河北省曲藝團,1984年他跟搭檔康達夫拜相聲大師侯寶林爲師,兩人說過的《蓋樓狀元》《醉酒》《雜學唱》《學方言》《五紅圖》等膾炙人口。

一走進直播間,李如剛直接選擇了主持人左手位置,一直當捧哏的他笑說:“當了一輩子綠葉,在右邊說不出來話。”一句話讓主持人和網友都樂了。

李老思路敏捷,話語中不乏時下流行詞彙,他用“又改行又穿越”形容個人經歷。“我從小就喜歡曲藝、運動,愛好廣泛,演快板、說相聲、數來寶、活報劇都演過。那時候聽別人說快板,不到兩三次我就會了,不用本子記錄也沒錄音,我光聽就能記下來。當時喜好曲藝的人很多,我也是受大環境的影響,對這行有濃厚興趣。”當時有人納悶,別看李如剛天天愛好不斷,也沒耽誤人家考上大學,他則挺自豪,“關鍵就是學習好。”

李如剛的從藝道路上難忘的人很多,當年拜師侯寶林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我拜師比較晚,但是侯老對我很特殊,外出演講、上課、演出都會帶上我,在老師身邊學到了很多知識。”李如剛記得給師父當捧哏時挺緊張,侯寶林讓他別有思想負擔,“侯老跟我說表演時可以隨時往裏插話,他說‘你跑多遠,我都能給你拽回來,可別不說話’。”他還記得拜師時侯老的寄語——“希望你們紮根河北,不要翅膀硬了就飛出去,別給侯門丟人”,此後即便不少外地院團向他發出邀請,但李如剛始終沒離開河北。

李如剛還提到馬季,“我們是莫逆之交,他是好哥兒們也是良師益友,我們無話不談。”起初李如剛希望拜馬季爲師,但馬季連說別別,這樣就生分了,還是拜侯先生吧。於是他們成了師兄弟。

本次直播吸引了四川、河北等地的諸多網友,既有曲藝界業內人士,也有聽着李如剛相聲長大的“鐵粉”。期間圍繞相聲表演一些網友也紛紛發問,李如剛一一耐心解答,他笑說 :“這是在給學生們上網課啊。”他告訴大家,相聲包袱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沒有文化的包袱不是包袱,有文化有內涵的包袱那是幽默。幽默相聲人人愛,貧嘴滑舌討人嫌,你的包袱要贏得尊重,不要以掌聲和笑聲爲目的。”正如恩師侯寶林說過的,要“恰到好處、留有餘地、寧可不到,不能過頭”。

幕後:一直爲永昌隊加油鼓勁兒

在全民擁抱直播的當下,李如剛選擇這一形式與觀衆相會的理由很簡單,“只要對相聲有利,只要我能動能說,我都會來。”多年來李如剛參加過很多活動,不計報酬也不在意演出規格,一切都是爲了相聲。甚至現在他每天都要聽各地的相聲作品,關注着相聲的一舉一動。

除了相聲,李如剛如今還有很多愛好,比如書法。順便說一句,李老對網絡一點不陌生,從小喜愛書法的他有十多年一直跟着電腦收看書法等傳統文化講座,“每天早上6點多開始,每天半小時左右,我一天不落,筆記本一大摞。”

李如剛也很關注體育和戲曲,尤其喜歡足球,當年在天津他曾是青年足球代表隊的一員,侯寶林大師跟別人這樣介紹這位愛徒:“我這個徒弟你別看他這樣,人家是足球代表隊的,年輕時候踢足球,現在掛靴了。”身爲老球迷,李如剛尤其關注永昌等本地球隊,對教練和球員都很熟悉。

“除了這些,還會幫家裏做做飯,過去我對家務事一點不走心,現在我沒事就做飯,也是個鍛鍊。還有跟幾個老友聊聊天。”李如剛笑說,他的日子還是挺充實的。

本報記者 黃鎣 通訊員 閆亞偉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