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不僅是埃及文明的象徵,也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一直以來,埃及金字塔的謎團層出不窮,比如修建金字塔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修建金字塔的方式又是什麼?修建金字塔的材料又來自何方?……雖然前兩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最後一個問題專家們給出了正確的答案,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金字塔主要材料是巨石,比如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約146.6米,相當於40多層大樓。考古專家們計算後確定,胡夫金字塔總共耗費了230多萬塊巨石,而且巨石的體積大小不一,最小的約1.5噸,最大的約160噸。因此,很多人就納悶了,修建胡夫金字塔的石料是從哪來的呢?因爲當地並不盛產石料,即便能開採石料也無法滿足修建金字塔的需求。

後來考古專家們經過多年的考察,在埃及尼羅河沿岸的阿斯旺地區發現了一處採石場遺址,該遺址沿着尼羅河沿岸山地綿延8公里長,幾乎全都是淺紅色花崗岩,還有清晰可見的人工開鑿印記。據此,考古專家們推測,修建胡夫金字塔的石料就來自阿斯旺的採石場,讓專家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阿斯旺距離開羅有800多公里,巨石是如何運輸的呢?

在胡夫時代又沒有任何機械設備,難道他們運輸石料的方式就是生拉硬拽?比如在冬天路面結冰的時候,在光潔的冰面上,用繩子拉運巨石,就會節省很多的時間和力氣。

考古學家還做出猜想,古埃及人或許還會在巨石下鋪設圓木,利用“輪滑”效果拉巨石也會省力。但問題在於,如果就這樣用人力將巨石拉到開羅修建胡夫金字塔,那運完230多萬塊巨石恐怕需要幾百年,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因爲胡夫金字塔修建完成只花了20多年的時間,故此,考古專家們否定了“生拉硬拽”的運輸方式,但是他們一時間也沒有找到更合理的答案。

又過了幾年,一支埃及的考古專家小組從開羅出發,他們在瓦迪伊爾加爾夫港口考察時,意外發現了一處古埃及胡夫王朝時期的港口,並且在發掘過程中還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石像,麻繩和陶器等,以及在更深處的淤泥中還出土沉船。後來,考古專家們在清理其中一處沉船時,竟然又發現了古老的莎草紙,雖然已經殘破不堪,但是上面的一些象形文字還依然清晰可辨。

紙莎草紙的發現讓專家們欣喜不已,他們經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最終破譯了一部分紙莎草紙上文字的內容,主要記載了當時古埃及人修建胡夫金字塔的過程,以及一些日常瑣事。在其中一塊紙莎草紙上,詳細記錄瞭如何從阿斯旺運輸石料,即在尼羅河漲水的時候,先將石料綁在木筏上沿着水流一直漂到開羅地區,然後再從開羅港口運到吉薩修建金字塔。

由此可見,聰明的古埃及人藉助了大自然的力量,纔將巨石順利運到開羅。既然有了材料,金字塔的修建也就等於完成了一半,而另一半工作則是將巨石摞起來。在一開始,修建金字塔地基和下層的時候還比較容易,但隨着金字塔不斷增高,越往上去運輸石料就越費力,因爲最小的巨石都有1.5噸,僅憑人力很難抬上去,因此古埃及人就想到了搭建斜面將石料拉上去,但這一方法隨着金字塔繼續增高,斜面也要不斷加長,如此一來,被加長的斜面增加了建塔的負擔,效率也變低了。

當專家們研究完紙莎草紙之後,又發現了古埃及人解決這一難題的方式——盤旋斜面。首先,古埃及人將原來的單一長斜面拆除,然後將斜面圍繞金字塔主體旋轉了幾圈,就如同我們登塔時走的旋轉樓梯一樣,不僅能節約材料,還能提高運輸石料的效率,而且從底端將石料沿着盤旋斜面拉上去也不會太累,最關鍵的是拆除旋轉斜面的石料還能脩金字塔。

幾張紙莎草紙破解了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謎團,雖然古埃及人當時並沒有多高的“科技”,但是他們卻有無窮的智慧,而且還善於觀察和思考,利用簡單的工具,幹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