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著名作家馮驥才1981年創作的泰山見聞式散文,這篇文章,讓太多的中國人瞭解了這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的精神感染了太多的人。

長期以來泰山自“中天門”起就沒有公路可上山了,山頂大部分的貨物都是由這些挑夫用扁擔挑上去的。


泰山是我們放鬆心情的地方,徒步攀登尚且感到氣喘吁吁,而對於他們確是工作的地方,一般天不亮就開始工作,他們一天要登頂三次,每次大約100斤,能掙200塊錢。

雖然如今有了貨運索道,然而依舊有不少人爲了生活在幹着這項工作,挑夫精神也成爲泰山精神的一個縮影。

一位新華社的記者曾經這樣寫道:100多斤的擔子,從泰山中天門攀越3000多級臺階到達南天門時,身上只剩下了一件單薄的秋衣;而脖子上搭着的那條藍色毛巾,已經前後擦汗擰水近20次....

他們常年住在山上冬日着薄衣,喫煎餅就鹹菜,住窩棚挑重擔,一個月大約幹20來天活,收入4000元左右。目前的挑山工,大都是老手了,很多年齡都在50歲以上。隨着索道等便利交通方式的完善,他們的數量也逐年減少了

老一點的挑山工還記得以前的光景:80年代那會,早起6點上山,10點就回到家了,挑100斤給3元現錢,那在當時可是一筆大錢。

挑山工肩上挑的貨物品種很多:礦泉水、火腿腸、米麪油、軍大衣,只要遊客需要的,就是他們擔負的。很多挑山工早上出門是不帶水和食物的,爲了減輕重量。遇到沿途好心人給礦泉水,他們一般不要,因爲那也是遊客花錢買的。

就這普通的腳和鞋,丈量了泰山每一塊土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泰山修建索道,岱頂後石塢索道從奧地利進口的,主要構件是油壓軸,長9.5米,重達4噸,當時直升機不敢飛,一百五十多名挑山工,自中天門到南天門有3000多級臺階,大傢伙愣是抬上去了。當時,每人每天20元。

泰山挑山工起源於哪個年代已無從考證,挑山工的辛勤勞動早已與雄偉的泰山融爲一體。他們是這座大山的守護者,是遊客的嚮導,也是泰山人精神的最好詮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