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爺黨”的逼宮可以說是雍正自登基一來所面對的最爲嚴重的政治危機。此時的朝堂上,雍正已然陷入到了“衆叛親離”地步,“八爺黨”的衆位康熙皇子,包括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以及關外進京的四位“鐵帽子王”,甚至雍正一直委以重用的隆科多,都來脅迫雍正。而面對八阿哥等人的咄咄逼人,滿朝文武選擇了沉默,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挺身而出,敢站出來爲雍正說話。雍正實行新政,招致了太多朝臣的不滿,得不到朝臣的支持也在所難免。雍正推行“攤丁入畝”得罪了地主富戶以及同他們有牽連的官員,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得罪了讀書人和士紳階層,“火耗歸公”又砸了官員們的“小金庫”,可以說雍正的新政的推行雖然成效顯著,但是卻讓自己處於極爲孤立的狀態,支持自己的除了十三爺、張廷玉、李衛、田文鏡之外,只剩下自己選拔出來的劉墨林、王文昭等一衆雍正朝的新進士了。就連雍正自己在漫步官網朝臣的時候,心中也在默唸,“這是科舉朋黨案的人”,“這不是自己人”,“這姑且可以算一個”,可數來數去,自己能能夠確信堅定的站在自己一邊的人已經是寥寥無幾。滿朝的官員們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他們正是用沉默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於新政的不滿,而他們的沉默卻也是對八爺黨逼供行爲的間接支持,將雍正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王文昭爲雍正說話是出於感恩與忠心。雍正登基之後,隨即進行了開科取士,目的就是爲國家官吏隊伍培養新生力量,同時也招募一大批新官員在自己的麾下,更好地推進和實施新政。因此,雍正對於他繼位後的首次殿試也格外重視,不僅親自爲王文昭掌燈,並且力排衆議的選拔了劉墨林。而這些新進的士子們也對於雍正必然是感恩戴德的,尤其是狀元王文昭,榜眼尹繼善,以及幾經波折補位探花的劉墨林,更是對雍正忠心耿耿。而此時的尹繼善已經在江蘇任職,劉墨林也在跟隨寶親王弘曆在外辦差,朝中只有王文昭一人。作爲天子門生,狀元及第,並且是受到雍正特別關照的王文昭,挺身而出也就成爲了必然。張廷玉力挽狂瀾,是兩朝宰輔責任心的最好體現。《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是一位非常受人敬重的角色,不僅深諳君臣之道,身居高位卻能潔身自好,同時,無論是爲官還是做人,都讓人津津樂道,深感佩服。作爲康熙、雍正兩朝宰輔的張廷玉,看到了康熙朝晚年的問題所在,也見證了雍正實行新政之後國家發展、國庫充盈的現實成績,他更多的是站在整個國家,整個朝廷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單單的只關心個人的利益,並且不會把權力看的那麼重,這一點比起八爺黨衆人及滿朝默不作聲的其他官員,確實讓人肅然起敬。而更爲關鍵的是,張廷玉在朝堂上據理力爭,積極爲雍正進行了辯護,不僅戳穿了八爺黨的陰謀,也用自己的一番話說動了滿朝文武,讓他們沒有繼續站在八爺黨一邊給雍正施加壓力,也爲十三爺重新掌控豐臺大營,帶兵馳援雍正贏得了時間。所以張廷玉站出來爲雍正說話,是他責任心的體現,更是他作爲首輔大臣對於國家、對於君主忠心的體現。滿朝官員中,只有馬齊保持沉默,是雍正最能理解,也是雍正最希望看到的。馬齊作爲上書房大臣,也是康熙留給雍正的能員幹吏,雖然在朝堂是沒有作聲,保持了沉默,但是得到了雍正理解與認同,並且還是將馬齊認作“也算是自己人”。在“百官推舉新太子”的劇情中,馬齊與佟國維一起,支持八阿哥胤禩爲新太子,而被康熙訓斥爲“真糊塗”,也因此被康熙降了職,排在張廷玉之後。這個時候如果馬齊支持雍正,反而是幫倒忙,因爲之前馬齊舉薦的是八阿哥,而在雍正做了皇上後,卻調轉槍口指向八阿哥,這明顯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很容易被扣上“出爾反爾”、“見風使舵”的帽子,而遭到滿朝官員的攻擊,將自己和雍正陷入不利的境地,非但不能幫助雍正,反而讓情況更糟,所以馬齊非常正確的選擇了沉默,只是對於張廷玉的問話正面而堅定予以了確認。作爲康雍乾三朝的政壇“常青樹”,馬齊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該做什麼,站在哪一邊,因而即便不說話也得到了雍正的信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