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语:有关邓世昌抱犬沉海的说法,媒体画报、战士回忆录、甚至正史记载,都各不相同,所以历来也存在各种争议。根据马吉芬的记述来看,邓世昌根本没打算沉海自杀,而是因狗导致他抓不住木头被动沉海而死。

(说历史的女人——第1317期)

在甲午海战中,作为北洋水师致远舰的管带——一代英雄邓世昌在战舰被敌舰摧毁后,真的抱着自己的爱犬——太阳犬沉海而殉国了吗?那么此说最早又是出自哪里呢?笔者考察这一比较传奇的历史事件,只是想本着严肃的历史态度,探源当时的真相。当然,这并不影响邓世昌在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有关邓世昌最后的表现,有五种史料记录:

第一种记录来自李鸿章。

甲午海战之后,作为北洋舰队的一把手,李鸿章给大清朝廷做了一个工作汇报,叫《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

在这个汇报里,李鸿章描述了邓世昌阵亡的情况:

“邓世昌……被溺后遇救出水,自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

有关李鸿章的这个记录,有三个疑点:

其一是李鸿章并非现场的直接目击人,故此,他这份记述的史学可靠性值得考证;

其二是李鸿章这份奏折的目的,是为了给部将申请从优抚恤;

其三是邓世昌的表现,对于李鸿章而言很重要。邓世昌表现越好,李鸿章越有面。

因此,在这个背景和动机之下,李鸿章对邓世昌临终表现的描述,是不能作为历史记载的。

此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李鸿章的奏折里,并没有提到邓世昌“抱犬共沉”一事。因此,这可以说是“邓世昌抱犬沉海”之第一疑点。

第二种记录来自北洋舰队“来远舰”老兵谷玉霖。

其陈述如下:

“邓管带(邓世昌)……不肯苟生,跟狗一起没入水中。”

此说也有疑点,原因是谷玉霖在“来远舰”,与“致远舰”相距很远,故此“致远舰”上发生的事,他是不可能亲眼目睹的。他的一说,也是听闻而来,并非亲眼目睹。

第三种记录同样是来自“来远舰”,不过是另一名士兵陈学海。

在陈学海的陈述中,不但有了邓世昌沉海的事,连所谓的“犬”也有了名字。

其陈述为:

“邓(邓世昌)……养的狗叫太阳犬……咬住邓(邓世昌)的发辫……邓(邓世昌)按住太阳犬一起沉水……”

陈学海的说法跟谷玉霖一样,皆非现场目睹,都是道听而来。

第四种来自洋人马吉芬的回忆文章,马吉芬当时担任的职务是镇远舰的大副。清朝晚期,清廷为了进行改革,聘请了好多外国人到清廷担任职务,尤其是海军,不但购买洋人的战舰,还聘请洋教官。马吉芬属于这类洋教官之一。在战后,他针对这次战役写了一篇回忆录,叫《鸭绿江边的海战》。

其中对邓世昌沉海进行了另外的描述:

“(邓世昌)他养的这条狗……扑到他身上(因为求生欲)……导致他抓不住木头……沉了下去……那狗也是同样的命运……”

根据马吉芬的记述来看,邓世昌根本没打算沉海自杀,而是因狗导致他抓不住木头被动沉海而死。但是问题是,这个大副马吉芬也并非是致远舰上的大副,而是镇远舰,所以说到底也不是现场的亲眼目睹者,所述的可信程度也是存在折扣的。

第五种记录来自正史《清史稿·邓世昌列传》。

载曰:

“……(邓)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

《清史稿》乃严肃的史册,记载历史事件应该更加严谨,至少不会对不确定的事进行臆测式的描述。故此,对邓世昌之死的记载,比较客观,或者侧重两个细节:一个是邓世昌落水的时候,带着救生圈,这应该是符合事实的;另一个细节是邓世昌是在被战友救援的前提下,主动抛弃了救生圈,选择了沉水而死。

从这一正史记载来看,那条传说中的“太阳犬”只字未提,故此抱犬沉海之说也就不再成立。

除了以上五种记载资料之外,还有一处说法,实际上也是被认为邓世昌抱犬沉海殉国最早的说法,此说出自《点石斋画报》。该报并非严肃的学术刊物,乃是一份大众消闲画报。这份画报对于邓世昌沉海之说,进行了文学化的展示,有两点值得商榷:

其一是在拒绝战友投来的救生圈的时候,还高声大喊救国口号,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因为邓世昌不会不通水性,一个不通水性之人落水之后,除了本能的挣扎之外,是不可能有时间来做别的事情的。

其二是按住自己的狗,一同沉海自杀。有关这一点,在正史中,比如《清史稿》并未显示。所以,画报的描绘是本着歌颂和赞美的目的。以“按狗共沉”可以凸显两点:

第一点是邓世昌的太阳犬救主,显示的是一种忠诚的品质;

第二点是邓世昌按狗沉海,所展示的是一种爱国品质。

这两种品质,都是值得赞美的,忠诚和爱国,互相映衬,以此起到了赞美英雄邓世昌的目的。

结语:有关邓世昌抱犬沉海的说法,媒体画报、战士回忆录、甚至正史记载,都各不相同,所以历来也存在各种争议。争议点也主要是两个点:

其一是到底邓世昌到底有没有养了一条叫太阳犬的狗;

其二是邓世昌沉海后,到底是太阳犬来救他,还是太阳犬的拖累导致了他的沉海;

虽然太阳犬是个谜,但邓世昌以身殉国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英雄行为,对于当时软弱的清政府而言,是一种刺激,对于当时的爱国人士而言,是一种激励。

因此,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在探究他们所做的具体之事的时候,还要关注他们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历史或时代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历史人物。(文/说历史的女人·案先生)

参考资料:《清史稿》《北洋舰队》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