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例如蘇軾佛印的“狗啃河上骨,水流東坡詩”,再如紀曉嵐和和珅的“上豎是狗”等對聯故事,都是以諧音字來巧妙化解對方的調侃,格律相對、字義相對,其調侃的內容也是互有關聯,後世之人讀來,既詼諧又佩服。同樣,“日下”是荀隱家鄉潁川的代稱,並且與“雲間”工整的對上了,“鳴鶴”是荀隱的字,後面三個字連起來,就是香草中高鳴的仙鶴。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其雖篇幅短小,但卻包羅萬象,古人有撰聯贈人,以表情誼的習慣,也有出聯相對,互相考驗才學的雅事。對聯這一文學體裁,在宋元明清時期發展很快,我們聽過大部分的對聯故事,都是來自這個時期。


例如蘇軾佛印的“狗啃河上骨,水流東坡詩”,再如紀曉嵐和和珅的“上豎是狗”等對聯故事,都是以諧音字來巧妙化解對方的調侃,格律相對、字義相對,其調侃的內容也是互有關聯,後世之人讀來,既詼諧又佩服。雖然這些事蹟多記載於野史筆記,真實程度有待商榷,但也能從側面看出古代對聯的在士人之間的盛行。

另外,雖然對聯的發展是基於律詩的發展,但駢文同樣是孕育對聯的土壤之一,所以在近體詩出現之前,對聯早就存在了,據考古發現,最早的對聯是出現在三國時期。

因此,在魏晉時期,也有很多對聯故事流傳下來,今天就來講一個晉朝的對聯故事:

晉代有個名臣叫做張華,據說是西漢張良的後代,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就是他所編撰。


有一天張華家裏來了兩位客人,這兩位客人來頭也不小,一位是陸雲,乃東吳名將陸遜的後人,和他的哥哥陸機並稱爲“二陸”,聲名遠播的《文心雕龍》和《詩品》都對兩兄弟的文學作品讚賞有加。還有一位叫做荀隱,也是當時有名的文士。

當時兩個人並不相識,所以張華就讓他們做個自我介紹,相互認識認識。陸雲自小成名,六歲便能作文章,後又閉門讀書十年,才高不凡,言語間也有一股強大的自信,只見他起身朗聲說出五個字:

雲間陸士龍


這就是陸雲在自報家門了,他是江蘇松江人士,當時松江也叫雲間,所以前兩個字是他的家鄉,後面是他的字,陸雲,字士龍。這五個字看似很簡單,就是現在自我介紹,籍貫加性命,但是這五個字背後還有隱喻。

“雲間”是一個帶有褒義的詞語,例如成語“雲泥之別”,其代表了高潔清雅之意,而陸士龍又諧音“鹿是龍”,連起來就是雲間的鹿是龍,以示他不同凡響。

魏晉時期,混的就是一個名聲,荀隱也不能示弱啊,只見他脫口五個字:

日下荀鳴鶴


同樣,“日下”是荀隱家鄉潁川的代稱,並且與“雲間”工整的對上了,“鳴鶴”是荀隱的字,後面三個字連起來,就是香草中高鳴的仙鶴。兩個人的籍貫名字竟然如此巧合相對,而荀隱的反應也是非常之快,張華聽見後,不禁拍手叫絕。

陸雲也沒想到荀隱有這等才思,或許是湊巧也不定,於是他又繼續說到:

既開青雲見白雉,何不張爾弓布爾矢

意思就是,既然撥開青雲,見到了野鳥,怎麼不張開你的弓搭上你的箭矢呢?荀隱一聽,知道陸雲是在拿他的名字調侃,同樣也是試探他的才學,於是他不假思索又回了一句:

原是山鹿野麋,獸弱駑強是以發遲

意思就是說山鹿四不像都是弱小的動物,弓弩太強,所以遲遲不發。說完之後,兩人各自相視一笑,佩服對象的才學。這一幕盡顯魏晉風流的調侃,也被記載在《世說新語》等典籍之中。

而“雲間陸士龍、日下荀鳴鶴”也廣爲流傳,令後世津津樂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