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鰨,陸雲稱爲 魚居 齒比目。

寧波人的食譜中,海鮮一直佔據着重要位置。那麼,在只能進行近海捕魚作業的古代,阿拉寧波人能喫到哪些海鮮?

近日,寧波市文化藝術研究院學者周東旭發表了一篇文章,以西晉文學家陸雲給朋友的一封書信《答車茂安書》爲解讀對象,通過古人的記述,復原了當時鄮縣(寧波)的情況,其中重點提到寧波種類繁多的海鮮美食。

當時阿拉餐桌上的海鮮很豐盛

陸雲在《答車茂安書》中說:若乃斷遏海浦,隔截曲隈,隨潮進退,採蚌捕魚,鱣(shàn)鮪(wěi)赤尾,?(jù)齒比目,不可紀名。鱠(kuài)鰡(zhi)鰒(fù),炙鯯(zhì)鯸(hóu),烝(zhēng)石首,臛(cǐ)鮆( rú),真東海之俊味,餚膳之至妙也。及其蚌蛤之屬,目所希見,耳所不聞,品類數百,難可盡言也。

周東旭表示,這封信中出現了許多古體字,字體複雜,不過我們讀的時候基本按照字的右半部字發音即可。“陸雲在信中提到了十餘種魚。赤尾是與比目魚相似的一種魚類,喜歡羣聚,經常一齊浮上水面,因此還有一個稱呼‘白萍’。?齒比目,是銀牙?(huò)魚的古稱,比目魚就是寧波人熟悉的箬(ruò)鰨(tǎ)。至於鱣鮪,就是鰉魚、鱘鰉魚,據載其肉肥嫩鮮美,是稀有魚類。”周東旭再三說明,如今鰉魚與中華鱘、長江鱘一樣,同屬國家級保護動物,嚴禁捕獵釣取。

除了上述這些我們不太瞭解的魚類,書信中還提到了現在寧波人仍在食用的海鮮,包括鮑魚、鯊魚、河豚魚、黃魚、刀魚等。

信中還記錄了寧波人烹製海鮮的4種做法:鱠、炙、烝、臛。鱠同膾,喫法類似現今的生魚片;炙,是火烤;烝,即蒸;臛,應該是做成肉羹。周東旭表示,現在的寧波人,對於生魚片和火烤魚已經不太食用,而清蒸的做法則已走入尋常百姓家。

“陸雲生活的年代距今超過1700年。在當時的條件下,他能喫到如此品類繁多的魚,還有各種蚌類蛤類,我不知道陸雲在寫信的時候是否一邊已經饞得流口水,但那句‘東海之俊味,餚膳之至妙’,卻是作者發自內心的總結。”周東旭說。

陸雲爲何寫這封信

有個小故事

在《答車茂安書》中,除了海鮮美味,陸雲還詳盡介紹了當時寧波的地理、人文、風貌和風俗。在他的筆下,寧波地理位置優越,從郡城會稽到鄮縣只有3日路程,水陸交通方便,西有廣德湖,東有東錢湖,廣縱千頃;再往東,就是橫無際涯的東海。

“在農業生產的介紹中,陸雲說寧波當時已經採取了較爲先進的‘火耕水種’之法。百姓沒有飢餓之憂,衣食豐富,倉庫充實。”周東旭介紹道。

至於陸雲爲何要寫這封信,其中有一個小故事。陸雲朝中好友車茂安的外甥石季甫收到朝廷調令,要來東海邊的鄮縣做縣令。舊時信息閉塞,交流不暢。石季甫的母親、外婆都不是很放心,家中長輩更是整日哭泣。舅舅車茂安爲安家人之心,找到好友陸雲打聽寧波的情況。熟知寧波的陸雲很慎重很詳細地給車茂安回覆了一封信,不僅介紹了寧波的海鮮美味,更是將寧波的其他情況娓娓道來。據說,在收到陸雲的來信後,車茂安在家中至親面前連讀三遍,打消了所有人的顧慮。

陸雲畫像

【來源:寧波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