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权接班以后,在所谓“江东六郡”的基础上剿灭山贼、南定建安,并不断派帐下将领督军讨伐山越,孙权的这一系列活动对江东六郡的“稳故”绝不仅仅具有守成意义,更有“建基”意义。孙权死后授权诸葛恪辅政,除了出于对诸葛瑾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是孙权后半生唯一欣慰的事儿了。

首先有一点是必须要说明的,孙权绝对不是一个守成之主。

在孙权接班之时,孙策所略定的疆土是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主,赣江流域、浙江流域为辅的所谓江东六郡。而且,六郡中的庐陵郡还是孙策从豫章郡南部分置出来的一郡,所以孙策之时的江东孙氏政权其实仅仅掌握了东汉末年区区五个郡的实力,而且还是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东南之郡。

图片源自网络

孙权接班以后,在所谓“江东六郡”的基础上剿灭山贼、南定建安,并不断派帐下将领督军讨伐山越,孙权的这一系列活动对江东六郡的“稳故”绝不仅仅具有守成意义,更有“建基”意义。孙权在其称帝以前便已掌握了相当于东汉后期18郡的实力。

然而,这样一位开疆扩土的君主,在长期和曹操刘备的斗争中依然不处于下风,却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呢?

让我们看看孙权后半生的履历吧。

47岁,自封为帝。

48岁,派卫温、诸葛直带一万士兵去台湾抢人口,可带回来的人没有损失的人多,气得孙权把卫温、诸葛直砍了。

51岁,寄希望于向他暗送秋波的东北亚霸主公孙渊,派一万士兵去辽东,被公孙渊斩杀。孙权气疯了,差点儿千里奔袭辽东。

52岁,配合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孙十万御驾亲征,果然又败于合肥。诸葛亮死后,蒋琬倒是希望与孙权联合出兵,但孙权一直瞧不上蒋琬,说好了联合出兵到了日子又往后推。

这一年,诸葛恪平定山越,为吴国增添四万精壮。孙权死后授权诸葛恪辅政,除了出于对诸葛瑾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是孙权后半生唯一欣慰的事儿了。

56岁,公孙渊被司马懿斩杀,东吴彻底失去了从东北购买战马的可能。

59岁,太子孙登去世。孙权立了新太子孙和但又宠爱鲁王孙霸,导致二宫之争。亲密战友诸葛瑾去世,孙权开始与天斗与地斗与吴国全国斗。

63岁,不断指责陆逊致使其忧愤而死。

68岁,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立7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

69岁,终于熬死72岁的司马懿,但这时孙权已经中风垂死。

70岁,驾崩。谥号大皇帝。

十八岁执掌江东,外阻强敌,内御权臣,执政五十二年屹立不倒。 大帝之号,实至名归。

然,封孙策以王爵、嫁小妹复骗回、待功臣以凉薄、开特务之恶例、立太子而宠鲁王、联刘备而攻关羽……

为弟不恭、为兄不慈、为君不仁、为父不严、为友不义。

嗯,他是个孝子。

生子当如孙仲谋,恰如其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