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笑雨 攝   據悉,此次展覽分爲“衆志成城”“國美戰疫”和“線上金課”三部分,有近萬名中國美院師生參與,作品包含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海報設計、書法、短片等形式。”許江說,此次作品選材於抗疫故事,均爲該校師生在疫情期間創作,涵蓋了200餘件主題創作、130餘組小型作品和30餘門線上專業課程,是以藝抗疫的體現。

  中新網杭州5月17日電 (童笑雨)“他們是英雄,我們是讚頌英雄。”5月16日,中國美術學院(下稱“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說。

  當天,“衆志讚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國美術學院線上教學展”在浙江杭州開幕。

展覽現場。 童笑雨 攝   據悉,此次展覽分爲“衆志成城”“國美戰疫”和“線上金課”三部分,有近萬名中國美院師生參與,作品包含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海報設計、書法、短片等形式。

  “這麼大規模的展覽,還是第一次。”許江說,此次作品選材於抗疫故事,均爲該校師生在疫情期間創作,涵蓋了200餘件主題創作、130餘組小型作品和30餘門線上專業課程,是以藝抗疫的體現。

  走進展廳一樓,第一眼看到的,是掛在牆上、由第三批浙江援鄂醫護隊員簽名的防護服,與之相對的,是許江居家前四十天畫的羣葵《碧血丹青·衆志成城》。

  如此安排,自有用意。在許江看來,葵花是這一羣“逆行者”的象徵,是他們聽從召喚、向陽生長、不畏艱難的寫照。

  在“衆志成城”板塊中,由該校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教師徐默、盛天曄及其研究生團隊創作的《荊楚長歌——庚子武漢戰疫紀》,也是對“逆行者”的歌頌。

掛在牆上、由第三批浙江援鄂醫護隊員簽名的防護服。 童笑雨 攝   這是一幅長13米,高近5米的國畫作品,描繪了武漢一線醫務工作者、各方支援力量、社會志願者、普通市民在武漢疫情最艱難的時刻,堅守互助、奉獻的場面,畫面中還有抗戰將士在武漢長江邊衝鋒陷陣的內容。

  許江告訴記者,1938年抗戰武漢保衛戰期間,國美的前輩和衆多藝術家在武漢黃鶴樓下創作大型室外壁畫《全民抗戰》,今天全民抗疫,是向武漢這個偉大的英雄城市以及中國上下一心、衆志抗疫的所有英雄們致敬。

參觀者與作品《我宣誓……》合影。 商澤陽 攝   和《荊楚長歌——庚子武漢戰疫紀》一樣,木刻版畫作品《我宣誓……》也佔據了一整面牆。鮮紅的黨旗下,是一名名戴着口罩、舉着右手宣誓的抗疫一線工作人員。他們中有醫護人員、民警,也有建築工人。

  許江說,這幅作品的作者提前就和工作人員“打了招呼”,希望能留下一整面牆作展示。一開始,大家“心裏都打鼓”,但看到這幅作品,所有人都被其折服,不少參觀的浙江援鄂醫護人員逆行者甚至潸然淚下。

《木刻民眸》系列黑白木刻版畫作品。 童笑雨 攝   《木刻民眸》系列黑白木刻版畫作品,由多張抗疫一線人員肖像組成,是該校版畫系師生的集體創作。

  “抗疫一線有衆多‘90後’年輕醫務工作者,我們雖然不在前線,但都是親歷者。”在創作組發起的動員會上,帶隊老師王超說。僅22天后,他就收到了來自版畫系學生的300多張作品。

  “國美戰疫”以小型水彩、素描、速寫、短片等形式,展示中國美院學生居家期間的小型作品。在許江看來,他們畫的雖然只是居家的某個場景,做的只是以橡皮泥爲材料的雕塑,但都是疫情中的生活記錄。

展覽現場的書法作品。 童笑雨 攝   疫情突如其來,很多學生家中沒有足夠的紙和筆,爲了緊跟線上教學步伐,他們只能“就地取材”。許江說,雖然創作條件簡陋,但學生的作品都是時代的符號,更是他們成長的見證。

  “疫情帶給大家的,是一場人生大考。”許江一直秉持着這個觀念。

  據悉,此次展覽將以線上、線上兩種方式進行。線下展覽將於5月18日起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對外開放,並持續至6月6日。線上展覽將於該校官方微信平臺同步推送。(完)

【編輯:劉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