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君不是别人,宋庄公子冯,借别人的钱转眼就忘,别人借他的钱,打死都要要回来,并因左右钻营,打破了春秋小霸——郑庄公、齐僖公创建的地域政治关系格局,从而导致山东、河南一带战乱四起,混乱不堪,他最后是落了个寿终正寝的结局,可留下的缝隙却要后人努力缝补了。
1.
在郑庄公、齐僖公时期,山东、河南等地犹如南北约对峙,几个主要国家大体上形成齐、鲁、郑一派,宋、蔡、卫一派的政治格局。
其中呢,宋国与郑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尤为剧烈。宋国第十五任君主宋殇公在位十一年,打了十年的仗,其中大部分与郑国有关。
为什么呢?
因为宋殇公是从他叔叔——第十四任君主宋穆公手里继承君位的。宋穆公是心甘情愿的传位给他,为保证他江山坐的安如泰山,临死之前还把自己的儿子,完全有资格继承君位的子冯赶到了郑国。
子冯心里这个委屈啊,眼看着宋殇公占在本该属于自己的位子上呼风唤雨,并且还没有归还的意思,就找郑庄公哭诉并请求帮助去了。
郑庄公心里琢磨:郑、宋边境犬牙交错,又没有天险阻隔,两国一直以来都不大对付,如果能扶持你上位,那为感恩起见,今后必然会与我处好关系,这样一来,郑国最大的边境危机不就解决了么。
抱着这样的想法,愉快的答应帮忙。可他要扶持人家的敌对势力,宋殇公自然是不答应滴,更是逮着空子就找麻烦,然而遗憾的是,郑庄公把子冯保护的妥妥滴,还抽冷子狠狠地揍了他一下,打的宋殇公是干着急没办法。
公元前710年,子冯国内的好哥们太宰华督找机会做了宋殇公,开心的迎接子冯回国继位,郑庄公打听清楚后才隆重的派重兵护送子冯回国。
人家如此仁义,子冯自然非常感激,临走时哭拜于地,信誓旦旦的许诺:没有您老人家帮忙我哪会有今天啊,这回回去,一定带着宋国一起给您当干儿子,世世代代都不会改变。
因为感激过头而说出的昏话,又有谁会当真,不过郑庄公还是被他的真情打动,也是伤感的说了许多安慰的话。就这样子冯安全回国,并顺利上位,人称宋庄公。
这爷们忘性也大,一回国就把当干儿子的事儿给忘了,借钱的事儿不但忘了,而且是提都不提。
不过郑庄公倒也没放在心上,他呢,本来就没打算讨还这些债务,只要你宋国记得欠份人情,今后不要主动挑事就成了,还能有什么别的要求呢。
不管怎么说,两国间的确太平了几年,公元前701年,英明神武的郑庄公走了,临走时因为担心发生夺嫡之争,所以把老二公子突赶到了宋国。
言下之意很是明白:子冯先生,如今我把老二公子突交到你的手里,凭咱俩的关系,今后一定要好好照顾,别让我那可怜的孩子受半点委屈。
老朋友、老恩人临终嘱托,宋庄公刚开始还是很仁义的,自然痛快的答应。
可郑庄公死后事情就完全变味了。
2.
公子突的舅舅雍氏在宋国,因为世代为官,再加上嘴皮子也能说,所以深得宋庄公的宠信。
公子突对老大世子忽上位很是不满,于是就跟舅舅们说了自己的委屈,把世子忽说的那个一无是处。
雍氏可怜自己的外甥,宋庄公面前一通忽悠,要求帮助公子突篡位,并把成功之后的种种好处说的那个天花乱坠。
宋庄公听着听着竟然心动了,没办法,天大的好处谁不喜欢呢,那不是一毛两毛,整整一百块啊,放谁谁不眼馋呢。
为稳妥起见,还找到公子突,提出明确的要求,除一百块之外还要了三座城池。面对如此非分的要求,公子突竟和他当年一样,就因为急于还国而口不择言,痛快地答应,并签下了欠债合同。
在他心里,要没宋庄公帮忙我狗屁不是,还在乎什么一百块呢,就加上三座城池,也不过半个郑国而已,没问题,咱俩谁跟谁啊。
两下里这么一商量,就愉快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找了个空子胁迫郑国大臣祭足赶走世子忽,迎接公子突回国继位,人称郑厉公。
事情办成,你过去的公子突,现在的郑厉公就该照合同办事,实现当年答应的好处。
他也干脆,人家刚上位就派人上门讨债了。
这么猴急是有原因的,就怕郑厉公像他当年一样,把那一百块忘得干干净净,一百块啊,还外带三座城池,能是小事么。
然而郑厉公为难了,刚上位就割地赔款,老百姓知道了会怎么看,但恩人的面子是不能不给滴,于是想方设法凑了三四十块送给宋庄公。
宋庄公很不满意,嘿,小子,提上裤子就不认账,人而无信,不知可也。我得好好提醒提醒。
就这么着使者不绝于道,坐门上要求人家还账。
郑厉公为难了,心说:嘿,我说那个宋庄公哎,事情有这么过分的么,我是答应给你一百块,但总得容我缓两天吧,也不是我坏,是人家手头不方便么。
心里不满,可能给宋庄公说么?不能,于是想找人“求其婉转”。
给说说好话。找谁呢?
3.
老爹在位时和齐、鲁两国关系不错,可齐国不成,为什么呢,因为赶走了齐僖公心爱的世子忽,齐国人心里憋着火,都公开表示要找机会为世子忽报仇,这会儿上门求助,不是不痛的手指硬往门缝里塞么。
那还有谁呢,鲁国。嗯,还行。
当年鲁桓公姬轨杀了自己亲哥哥上位,郑国可是国际上第一个承认他合法地位滴,有这层关系,鲁桓公必然会乐意帮忙。于是派人带了点土特产找鲁桓公帮忙,鲁桓公果然痛快,一口答应。转头就约宋庄公到句渎,即如今山东菏泽一带会盟。
因为国际政治格局的关系,当时宋、鲁两国关系不怎么地,如今鲁国主动邀请交朋友,宋庄公当然喜出望外,就非常痛快的答应下来。
公元前700年,两国君主在句渎愉快的见了面,在讨论了周边关系和国际事务之后,鲁桓公说出了自己的本来目的,为郑厉公求情。恳请他一百块也不多,就多缓两天。
宋庄公一听,心里不开心了,道理是一套一套滴: 我对郑厉公可真没的说啊,就像小鸡仔,就是因为有我帮忙,才有幸生出来滴,那些好处是他自愿给滴,如今篡位成功,就想忘了以前的诺言,换你是我,能答应么。
鲁桓公笑了:你对郑国的恩情,郑厉公哪儿敢忘记,就因为上位不久,府库空虚,所以一时半会儿凑不齐而已,放心好了,他早晚都会给你的,我可以当保人。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宋庄公却还不答应:一百块一时半会儿凑不齐也可以理解,不过割让三城,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为什么这么久还没决定下来。
鲁桓公又说了:刚刚上位就割让城池,国际上是会笑话他滴,所以以赋税代替,听说不是已经给了几万担粮食么。
宋庄公白眼一翻,又说了:几万担粮食的赋税本来就是我应该收的,与割让三城有什么关系,更何况答应的一百块到现在连五十块都没凑齐,该怎么办,要不你帮我拿个主意。
这番对话唇来舌往,很不愉快,于是两国君主不欢而散。
4.
鲁桓公派人将结果告知郑厉公,郑厉公还不死心,又把商彝,当年宋庄公为感谢郑庄公帮忙而赠送的护国神器交到鲁桓公手里,求他再帮帮忙。
鲁桓公一看商彝都来了,估摸着宋庄公会想起在郑庄公手里欠下的人情,那么,为报恩起见,或者会答应缓两天,没准还能把债务全免了呢,于是又愉快的邀请宋庄公在龟地,即如今的河北唐山一带会面。
见面时捧上商彝,看看宋庄公的态度,这哥们也绝,那是一见这玩意,当即明白人家什么意思,立刻就羞红了面孔,但在贪心的驱使下,这种羞愧持续了没多久,便立即恢复正常,佯作糊涂的问了起来:这东西有什么用。
鲁桓公眉头一皱,觉得有必要提醒提醒,于是就说了:这原先是你们的镇国神器啊,是当年你送给郑庄公的,这么贵重的宝贝郑国人不敢私藏,所以归还上国,你就念着当年的那点小恩小惠,别再让郑国割地,这样一来,郑国人包括那个已经死掉的郑庄公,不都得感谢你的恩情么。
宋庄公无言以对,只得胡乱回答说:以前的事儿我不小心给忘了,回去后问问管历史的官儿再说吧。
第二次又推糊涂。回去后该咋滴咋滴,完全不给鲁桓公面子。
郑国第三次求助,鲁桓公没办法,又邀请宋庄公见面,可这回宋庄公倒也干脆,直接回绝:一百块的事儿是我和郑国人签了合同滴,你事儿也多,就别再管了好么。
贪心贪得如此无赖,还有半点国君的样子么,鲁桓公恼了,三次往返,一点效果没有,他能不生气么: 老百姓不讲信义都不行,更何况是国君呢。你不给我面子是么,哼,也叫你尝尝我的厉害。
果然是姬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掉头就邀请郑国,一同讨伐宋国。
5.
话说宋庄公听到消息,心里也是特别的不大自在,什么玩意,自己屁股都擦不干净,还有脸管我的闲事儿,要打我是么,多大点事儿,当我宋国是软柿子么。
听说郑厉公上位齐僖公很是不满,有兴兵攻打的打算, 于是连忙派人到了齐国,主动和齐国修好,并说明自己的意见:我为帮助公子突上位,赶走您心爱的世子忽,现在心里十分后悔,为弥补过错,愿意和您一起攻打公子突,帮助世子忽回国,您老人家大人有大量,就原谅了我吧。
齐僖公非常开心,愉快的结成同盟关系。
国际关系格局自此发生变化,
由原先的齐、鲁、郑一党,宋、蔡、卫一党变成了鲁、郑一党,宋、蔡、卫、齐一党,之所以变化就因为他的贪心。
从此双方势力互相攻伐,自然是各有损伤。
最厉害的一次,宋、齐等国的联军都打到郑国国都新郑郊外,把人家太庙的椽子拿回去架在本国城门上,公然侮辱人家的祖先,那得有多恨呐。
事情到这份儿上,按说宋庄公与郑厉公应该不共戴天才是,可这爷们也有意思,他转眼就给忘了。
公元前697年,郑厉公被祭足赶走,迎接郑昭公世子忽回国继位。
郑厉公为了夺权,又请鲁桓公从中说和,要求宋庄公帮忙,并许诺,这回上位之后决不会说话不算,上回答应得好处一定如数送来。
眼前又出现个大大的胡萝卜,为尝尝它的滋味,宋庄公竟然又答应了。立马儿纠合鲁、蔡、卫三国攻打郑国,然而遗憾的,这回人家铁了心的抵抗,四国联军无功而返。
帮忙没帮成就于公元前692年寿终正寝,生生的把郑厉公回国的时间拖后了十三年,不过也幸亏他死得早,不然的话,以郑厉公喜欢开空头支票的脾气,回国后应该也会立刻反悔,这样一来,两国继续交战,还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宋庄公借了别人的钱转眼就忘,可别人借他的钱,那是打死都要要回来滴,为了钱不要面子,朋友转眼成变成仇人,仇人又转眼变成朋友,贪得如此任性,也算是春秋时期的一大奇葩啊。
参考文献:《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等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