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由《悟空傳》反觀網絡文學與網絡新人類

文/玄峯

網絡文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網絡爲載體而發表的文學作品,其真正的學術定義尚不明確。

在世紀之交時,中國的互聯網事業逐漸發展起來,《悟空傳》作者今何在最早在新浪網金庸客棧上面連載發表小說,共二十章。該書在出版後引起廣大網民的閱讀高潮,在網絡上一直享有“網絡第一書”的美譽。

可是時隔二十年,網絡文學也有了一番發展,卻很少再出現像《悟空傳》一樣廣受大衆認可的堪稱經典的作品了。在大衆的眼中,網絡文學是處在鄙視鏈底層的,讀網絡文學也就意味着膚淺、沒內涵,即便其中的確有幾部精品,也難逃偏見。

遍觀當今的網絡文學,多數是一些缺乏內涵,快餐式的文字。它們沒有太多的內在結構,存在很多邏輯錯誤和與實際不符的地方。這樣的文學並不適宜多加閱讀,然而在忙碌的現實中,人們將偶爾的閒暇都投入到網絡中,漸漸失去了深閱讀與深思。

這時粗糙構思與敘事的網絡文學便爲碎片化的閱讀提供了成長的土壤。這麼看來,網絡文學的存在發展,是與網絡人類相輔相成的。網絡文學因人而發生改變,人也不知不覺受閱讀作品的潛移默化。

從這裏反觀當年的《悟空傳》,我想它能夠受人追捧,是因爲它符合了很多人的真實心態。真正不帶偏見地去看網絡文學,可以發現,這是一種坦蕩表達自我感受的文學方式。

當教育事業發展到如今的程度,閱讀的門檻幾乎沒有了,甚至寫作的門檻都是大大降低,並且網絡爲人們提供了多種平臺,人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想法,自由地進行創作,甚至都有“互動式”寫作,完全無從構思,接龍、合作都可完成。

劉勰曾語“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隨着時代變化發展,科技大大進步,寫作方式發生了變化,人類,也悄然變化。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社會紛繁複雜,人也由此產生了很多複雜的情感,人們常提的一種情感是焦慮,這簡直成了當代人的“病症”。網絡文學這一隨網絡新人類應運而生的事物,則更契合這一特點。

文學風格大體可分爲兩種,一類是“販賣焦慮”,那些“憂鬱哀愁”的文字讓人沉溺其中感慨自傷,一類是“積極”至“爽文”的地步,讓人自我陶醉,自以爲可以一路刷怪最後無敵於天下。這些都是焦慮帶來的不自信受困擾的表現。內容相對單一,網絡文學想要實現長期長效的發展,是需要應對社會不同羣體與現狀進行考量的。

電影《悟空傳》劇照

所以網絡文學在這裏就變成爲了壓力過大的網絡人類緩解焦慮病症的一副藥劑,可是缺乏內涵的網絡文學就成缺乏力量的藥劑,流於表面,治標不治本,或者就是赤裸裸的精神鴉片,使人一時歡愉,卻跌入膚淺的深淵,而網絡文學市場、商業化的特點又要去爲了迎合日益浮躁的讀者。於是陷入惡性循環,既傷害了網絡文學,也傷害了網絡人類。

相反,倘若網絡文學繼續保持它的純粹,僅僅是載體變成網絡這一點不同,發揮自由隨性的優點,爲人們提供有益的幫助,生活無處不成詩,隨時隨地可以接受文學的,當鑑賞水平上升、素養提高後,對網絡文學的要求也會提高,相互成全又相互促進。

《悟空傳》就很符合網絡新人類,它使二者平衡卻不偏激,它有其鮮明的特點,有時不依常規寫作,書中人物可隨口冒出現代用語,這是網絡文學獨到之處,不拘形式。

漫天仙佛也不如常人所想,他們也懦弱、欺軟怕硬,妖怪都具人性,他們與現代社會的人們一般,令人不禁莞爾,又無法不感慨。這是它隨意自然,又像是社會縮影的特點,在嬉笑怒罵中,不拘束地展現自我想法,畢竟新人類並不想在這裏看嚴肅的說教,更樂意藉此自我滿足。

最重要的還是書中體現的反抗精神。宣揚人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玄奘曾言,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的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印證了一批青年人在困惑中成長的軌跡,他們有衝勁,敢於拼搏,爲了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來過。

如果反抗精神不足以動人,那麼書中亦有感人的愛情故事,悟空與阿瑤也好,天蓬與阿月也好,總令很多人感慨。雖然是天上的故事,是星月間的神話,但都是基於現實中人們真實情感而寫成的,很多人都能在書裏找到自己的樣子。

科技的進步帶來了時代的變化,同時也更新了工具。網絡新人類不僅僅是活躍於網絡上的人,他們的想法心態也變化太多,文學的形式也由人與工具的更新發生變化。人們曾深思,網絡文學究竟是文學發展道路上的一道坎,一個剋星,還是文學末路上的一個救星……

若要朝有益的方向發展,則需要引導,需要推動。網絡文學逐漸市場化商業化泛娛樂化,但不能因此使隨心而至的文字沾上銅臭,良性的發展當然不能脫離市場,只是網絡文學也不能脫去自身的純粹。網絡文學和信息交流手段的發展,也讓人們在思考其與紙質文學之間的關係,如何去進行良好的處理。

網絡新人類文化中流露出濃濃的現代人的真情實感,文學是尋求慰藉的港灣,希望可以是如《悟空傳》一般能令你溫柔好夢後又能整裝待發,而不是僅僅墮落的溫柔鄉,自我膨脹的。如今網絡新人類不該是囿於現實的困擾,畢竟這是以年輕人居多的羣體,該以旺盛的想象力、創作能力去提升網絡文學的審美與欣賞能力。

《悟空傳》在此做到了網絡文學與紙質文學的一種和諧,然而卻只是少數的典型。網絡文學也應有其所追求的審美藝術標準,透過其獨有的媒介與風格方式,去展現內心想法、反映現實,達到網絡文學應有的積極作用。

反思與轉型需要由人來推動,固守傳統的文學觀念難以形成現實的突破,《悟空傳》成爲網絡文學研究的典型,然而典型畢竟是典型,如果要深入研究普遍現象,更應該去看看其他廣大作品去尋找共性,通察優劣。但對網絡文學的研究還是流於表面,或者實際上很多學者就抱着對網絡文學鄙夷的態度不屑於研究,缺乏理論與體系的建構,也使網絡文學的發展更顯困難,陷入鄙夷的泥沼。

加大學術研究的力度與構建文學評論的體系是目前需要針對網絡文學做出的改變,另外網絡文學也始終是紮根於網絡,與廣大網絡人類所互動,相互成全的。不可否認,網絡文學推動了文學大衆化的進程,從《悟空傳》來看,文學大衆化就是更貼近於生活,更貼近人們的真情實感,新人類將他們的情感訴諸於文字,或是從文字中尋找自我,他們相互影響,既是推動者,也會是受益者。網絡文學需要鼓勵、引導其發展,從而形成文學與人的共贏。

從《悟空傳》一本書看到的可能有限,但網絡文學與網絡新人類卻還存在無限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