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們都聽說過狗頭鍘,但是你們知道是誰發明了它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發明了狗頭鍘的人。

大家都知道包拯包青天,在歷史上包公是一個很正義的人物。但是正義是要跟邪惡對抗的,有時候爲了消滅壞人,你就要變得比壞人更壞。他就像以前有人說過這句話,貪官很奸,那麼清官一定要比貪官還要奸,才能制服貪官。不然的話就會出現我們經常所說的好人不長命,禍害留千年的情況。

包公是我們心目裏的壞人剋星,這一輩子殺過的壞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所以在壞人的眼裏,這包公哪是什麼好人呢,簡直就是活閻王。再加上包公,還有一句口頭禪叫做來人吶,狗頭鍘伺候!當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證明有罪犯要當刀下亡魂了。

在宋朝之前,砍頭基本都是直接找刀斧手。而且通常砍人還有一個慣例,大家在影視作品中應該也經常看到,那就是刀斧手在砍人之前都會先喝一口酒,然後噴在刀上,再進行一刀斬。這可不是爲了耍酷,據說這樣是爲了避邪,如果這樣做,就不會被死人的陰魂纏上。

狗頭鍘在作爲一個行刑工具被我們熟知是在宋朝以後,可是那麼多頭,爲什麼偏偏要叫狗頭鍘呢?這就和公孫策有關,公孫策是包拯身邊的一個軍師,可以說就是他親手設計了狗頭鍘。

公孫策和展昭一文一武,協助包公辦案。公孫策腦瓜靈活機智過人,能爲包公提供一些判斷。而展昭武功高強,負責包拯的安保工作。

後來有一天包拯給了公孫策一個莫名其妙的任務,就是因爲這個任務,公孫策陰差陽錯地發明了狗頭鍘。

包拯辦案公正又有效率,皇帝甚是喜歡,於是賞賜了包拯御札三道,包拯一臉懵。因爲在封建時代,如果想在官場上混的如魚得水,那麼就要會揣摩上面的意思。平時皇帝賞點金銀珠寶什麼的,大家都知道啥意思,可是突然賞了這三道御札,包拯一頭霧水。

包拯對這件事心心念,想破解其中的奧祕。於是叫來了公孫策一起商議。公孫策面對這個問題也傻了,這是啥意思呢?畢竟這是皇帝的意思,必須保證一次猜對,亂猜後果很嚴重。但是實在猜不到,也只能亂猜了,公孫策試圖用發散性思維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瞎猜)。

考慮帶三公孫策,用筆在紙上畫了三口鍘刀,分別是虎頭狗頭還有龍頭。包拯看完之後再次陷入了沉思,這和三道御札唯一的聯繫好像就是"三",但是如果去質問公孫策又顯得自己很無知,所以不懂也得裝成懂,於是包拯對公孫策露出的一個讚許的微笑,拿着這幅畫就去找皇帝。

皇帝也可能是閒的無聊,所以給了三道御札,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包拯還有這麼好的設計,這看着顏值還挺高。於是皇帝大讚,找了一個工匠,設計了三口鍘刀送給了包拯,這三口鍘刀分別是用金子做的龍頭鍘,用銀子做的虎頭斬,還有銅做的狗頭鍘,這三口鍘刀分別代表着將斬之人的身份。

皇帝本身就想加大打擊貪腐的力度,這三個鍘刀讓他意識到,不同的鍘刀砍不同的人,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包拯作爲執法的人,必須擁有足夠的權利,而這三口鍘刀就給了他更大的權力。

很多大臣看到了皇帝賞給包拯的三口鍘刀,嚇得腿發軟。因爲這意味着,皇帝授權給包拯下斬百姓,上斬貪官污吏。

野史上有記載,包拯在一起探案的時候遭遇了刺殺,公孫策負責調查此案,結果意外的發現犯人的養女也參與了刺殺,更意外的是這個犯人的養女正是公孫策失散多年的女兒。於是公孫策利用職務之便把自己的女兒給放走了。後來被人發現,公孫策自己將自己送向了自己發明的斷頭臺。

作爲好友,包拯很是不捨,但是法不容情,包拯並不是徇私枉法的人,公孫策必須死,真是人生的悲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