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中國歷史上,皇帝雖然很多,但是真正對老百姓好,爲老百姓着想的皇帝卻是鳳毛麟角。

在帝王諡號之中一直流傳着一種說法:爲人君者,止於仁,而宋朝的趙禎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在他的一生之中,他不僅被自己國家的臣民所愛戴,在他去世後更是連敵國的皇帝和老百姓都爲他的離去而惋惜。

他就是宋仁宗,中國五千年曆史之中最能夠擔當"仁"這個稱號的皇帝。

中古時期最善納諫,對大臣態度一片溫和

對於宋仁宗我們可能不太熟悉,對於君臣納諫這種事情,我們更加熟悉的是唐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但是李世民僅僅是做到虛心聽講,把自己生氣的臉色改成不生氣而已,但是宋仁宗趙禎就不同了,他已經超越唐太宗太多了。

當時宋朝因爲對待文臣實在太好,所以許多臣子都會在皇帝面前自由發表意見,而不是像前朝那樣只有少數幾個人說話,其他大臣隨聲附和,跟着唯唯諾諾。

在宋朝的時候,當着大臣的面指責皇帝的過失已經成爲了一種常態。

包拯是中國歷史上面有名的清官,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包拯之所以能成爲一代清官,還是要感謝他碰見了宋仁宗這個好皇帝。在每次上朝議政的時候,包拯經常批評趙禎,把皇帝的顏面置於不顧,有的時候還扯着皇帝的袖子進言,靠得近講話經常會吐趙禎一臉口水。

而趙禎爲了尊重包拯直言進諫又不好意思說什麼,對於許多意見都會虛心接納。

有一次因爲自己的愛妃想給自己父親謀求一個高位。但是被包拯等大臣知道以後,把趙禎噴得個狗血淋頭,還說節度使這種大官是不能夠隨便封給別人的。此事可見包拯的嚴厲之風範!

創宋朝革新變法先河,爲後世整頓吏治提供經驗

趙禎是北宋第四個皇帝,按道理說一個王朝的初期應該是十分朝氣蓬勃的。但是北宋這個帝國很奇怪,太祖太宗時代結束以後就陷入危機了。

到宋真宗的時候,北方的遼國虎視眈眈。在敵軍大舉入侵的時候,當時的北宋君臣許多人都已經準備好了南遷的打算。幸好寇準站出來了,帶着宋真宗北伐,擊退遼國簽訂了和約。

雖然說暫時保住了和平,但是宋朝內部已經腐朽了。

慶曆三年(1043),趙禎授予范仲淹大權,讓他們領導改革,整頓吏治,主要目的就是改變前朝真宗時期留下來的矛盾和問題。

當時以范仲淹爲首的改革大臣們提出了重新制定官員任舉制度,準確來說就是把那些拿錢不做事的官員淘汰掉。在北宋時期一個官位,有三到四個人在做,但是真正做事的卻只有一個,如此情況就浪費了許多朝廷的錢糧。

在農業方面廢除掉許多不必要的賦稅,當官的家庭也要公平的服勞役,如果家中男丁不想服役的話就得出錢,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朝廷的開支。

本來他們的政策都是好事,但是由於趙禎意志力不堅定和反對派力量實在太多,改革也就半路夭折了,不過改革的種子卻留了下來,後世的宋神宗一直仰慕着仁宗時期的銳意進取之策略,王安石變法就是在吸取了這次變法教訓的基礎上進行的。

五十年的和平生活使得敵國懷念,輕徭薄賦的平淡日子讓黎民歸心。

古代中國老百姓對於生活的要求是最低的,只要能夠喫飽飯,穿的暖就行了,而在宋仁宗的治理之下,以宋朝爲核心的中國周邊就是享受着這種生活,他一生力行節儉,在很大程度上,他這個中原天子的生活還沒有尋常富豪生活過得滋潤。

在宋仁宗去世的時候,使者把消息傳到遼國。當時的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震驚的一把抓住使者的手痛哭說:因爲你們皇帝給予的好處,我已經四十多年不知道打仗是什麼了……遼國百姓君臣懷念宋仁宗的好,還特意在當地修建廟宇供奉宋仁宗的御像。可見遼國上下對宋仁宗是多麼的喜歡。

而宋朝的國內則更是一片哀傷,除了朝廷爲宋仁宗準備的祭祀活動之外,民間也自發的組織對趙禎的祭祀。

在當時的京城,許多商業人在那一天停止經商,連乞討的小孩都買了香紙燃燒。在當時的開封,洛陽等大城市的天空之中,盤繞着最多的就是祭祀的雲煙。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宋仁宗的確擔得起"仁"這個稱號,他沒有在軍功上超越古人,但是他在治民理官方面卻是超越了前面很多人。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