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細胞獲得足夠的膽固醇以後,低密度脂蛋白會轉化爲高密度脂蛋白,把多餘的膽固醇送回肝臟,肝臟停止合成膽固醇。可以說,膽固醇並沒有好壞之分,真正的好壞在於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比例是否合理,代謝是否正常。

一說到膽固醇

許多人就覺得它是導致

動脈硬化、血栓、心臟病等疾病的

“罪魁禍首”

但事實卻和我們想的有些不一樣

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說“膽固醇”

膽固醇究竟有什麼用?

膽固醇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動物體內的物質,在大腦、神經組織、腎、脾、皮膚、肝和膽汁中含量都很高。它對我們身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形成膽汁酸

正常成人每天合成的膽固醇有40%在肝中轉變爲膽汁酸。膽汁酸是是膽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謝中起着重要作用。

2、構成細胞膜

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外層都有一層膜,這層膜使細胞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也能保護細胞不受有害物質的傷害,而膽固醇就是它的基本組成成分。

3、合成激素

激素參與着身體方方面面的代謝機能,是身體不可缺少的物質。我們身體中的皮質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維生素D等類固醇激素,都是由膽固醇“加工”而成的。

可見,膽固醇在我們的生命活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爲什麼它一多起來,就成爲了“健康殺手”了呢?

這就要從“好壞膽固醇”說起了!

膽固醇還分好壞?

我們常常會聽人說:膽固醇分爲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壞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膽固醇。

這種說法淺顯易懂,但是並不準確。

其實無論是低密度脂蛋白還是高密度脂蛋白,都只是膽固醇的“運輸工具”。

肝臟合成膽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運載進入血液,再輸送給細胞。

當細胞獲得足夠的膽固醇以後,低密度脂蛋白會轉化爲高密度脂蛋白,把多餘的膽固醇送回肝臟,肝臟停止合成膽固醇。

在這個過程中:

低密度脂蛋白沒能轉化爲高密度脂蛋白,就很容易被氧化,侵入血管內膜形成斑塊;

低密度脂蛋白及時轉化爲高密度脂蛋白,把多餘的膽固醇送回了肝臟,就避免了被氧化,保護了心血管。

可以說,膽固醇並沒有好壞之分,真正的好壞在於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比例是否合理,代謝是否正常。

高膽固醇不是喫出來的!

早有研究證實,從食物裏攝取的膽固醇對血液裏的膽固醇水平並沒有多大影響。

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主要由肝臟合成,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合成3000-4000微克的膽固醇。膳食膽固醇只會影響不到10%的血膽固醇水平。適量的喫海鮮、動物內臟、雞蛋黃等食物,並不會造成膽固醇負擔。

真正影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的,是身體的代謝機能!

比如胰島素,胰島素除了能夠調節血糖水平以外,它還能刺激肝臟合成膽固醇。

如果胰島素因爲飲食、疾病等因素,分泌過多,就會導致膽固醇合成過多。這些膽固醇會被低密度脂蛋白運輸入血,造成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過高,比例失衡。

所以,高膽固醇人羣,在控制飲食的時候,更應該考慮是否會對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平衡造成影響。

這2類食物真別多喫:

1、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會使低密度脂蛋白上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打破二者平衡。

在食品的配方表中要特別注意“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 、“氫化菜油”、“固體菜油”、“酥油”、“人造酥油”、“雪白奶油”這些成分,它們都是反式脂肪。

此外,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甜點、包裝零食等,多含有反式脂肪,一定要少喫。

2、精細糧食

精加工的糧食,在同等的重量下,往往含有更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以後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從而增加膽固醇的合成。

大米、白麪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甚至一些粗糧,在精細化加工後,也步入了細糧的行列,如玉米片、即食麥片等等。

高膽固醇人羣,可以適當調低飲食中的主食比例,或替換爲沒有精細加工的粗糧。

膽固醇沒有好壞之分

平衡纔是健康之道

減少反式脂肪和精細糧食的攝入

能幫我們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學到了新知識

記得給小薇點贊、關注、轉發

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參考資料:

[1] 小卡, 123RF. 膽固醇,好壞難說[J]. 健康之家, 2015(12):24-24.

[2] 陳然. 膳食膽固醇"解禁",高膽固醇的食物可以隨便喫了嗎?[J]. 健康與營養, 2015(7):64-66.

版權聲明:本文爲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