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喜爱。历史上有许多名联流传,也有一些对联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对仗工整,文采飞扬,很值得品鉴一下。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不出名的4副对联,文采飞扬,让人佩服。

第1副对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大家都知道,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名作《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历来被传为绝唱,也让后人津津乐道。比如金庸就曾经在《射雕英雄传》中,用“二十四桥明月夜”作为菜名,菜香加诗香,难怪迷倒了洪七公的胃。

而这个对联也是根据这首诗而化用,写的正是扬州二十四桥的绝妙风景。上联“与水平分秋一色”,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用在扬州,亦无不可,而且隐形中又将滕王阁的风景与扬州二十四桥的风景进行了一种对比,含义无穷。

下联“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也是妙绝好句,既是化用了“玉人何处教吹箫”之意,也化用了诗人陈与义的《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诗词对联其实是一家,这个对联的妙处在于不拘泥眼前之景色,而是借助文字的力量,赋予了扬州二十四桥涵盖古今、穿透时空的魅力,让人们回味无穷。

第2副对联:内无德,外无才,并无好无恶、无是无非,更无点些些产业,直等到无米无柴,五十载光阴荏苒;

老有母,长有兄,尚有妻有女、有子有孙,还有个小小功名,也算得有福有寿,两三代骨肉团圆。

这个对联是古代一秀才为自己五十大寿而写的寿联。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一个人年过半百,对于人生自然有相当多的体验,无论是酸甜苦辣,都是宝贵的财富。

而在这个对联里,作者通过“无”与“有”的对比,写出了“悲”与“欢”的沉淀,仔细读来,其实喜多于悲,有一种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想法在其中,让人佩服不已。能够如此淡然,确实了不起!

第3副对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眼睛尖的朋友肯定已经看出来了,这副对联是写虞姬的。而且这个对联是嵌名联,上下联的第一字组合起来,就是虞姬。至于虞姬和项羽的爱情悲剧,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仔细展开了。

还是回到对联上,欣赏这个对联的文化魅力。“虞兮奈何”,其实化用的是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至于“自古红颜多薄命”,则是一句俗语,当然这句话据说化用自元代文人高明的作品《咏别》:“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下联的“独留青冢向黄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一句原本是用来形容王昭君的。这里被对联作者借用来形容虞姬,其实也说得过去。而红颜与青冢的对仗,有一种无形的惋惜在其中,让人忍不住为虞姬的命运献上一捧泪水。

第4副对联:谁苍鹘,谁参军,描摹得世间人须眉毕现;有院本,有杂出,难为他说戏的口舌都忙。

上联的“苍鹘”和“参军”是古代“参军戏”中的角色名称,流行于唐、宋时期“参 戏”主要就是由“参军”与“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或动作,引人发笑。下联的“院本”、“杂出”,也是戏曲名词。前者是整套的杂剧,后者是杂戏中的一段,也就是“折子戏”。

这个对联虽然很多戏曲的专有名词,但是对仗巧妙,更点出了戏曲的巧妙,点出了古人对于戏曲的喜爱,还是相当巧妙的一个对联。

大家还知道哪些好对联呢?大家有没有写过对联呢?欢迎留言哦。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