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快速发展,银行的风控管理能力、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将会至关重要。互联网贷款普惠金融特性突出,监管对发展互联网贷款总体呈支持态度,对商业银行的合作方选择提出审慎要求。

原标题:一周市场观察 | 4月新增社融超预期,有望助力经济恢复

1、经济关注

4月新增社融超预期,有望助力经济恢复

据wind数据显示,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09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高于2.77万亿的市场预期和2017年以来(可比口径下)的历年同期规模。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速12%,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从供给端看,政策面持续发力支持信贷投放、债券发行,从需求端看,后疫情时代,内需逐步复苏,企业复工复产基本到位,居民线下消费活动逐步恢复,实体融资需求边际改善,经济运行正在有序步入正轨。

数据来源:wind

从结构分开来看,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为主要贡献力量。据wind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2万亿元,同比多增7506亿元,反映逆周期政策下信贷供需两旺;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多增934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少减618亿元,信托贷款受发行减少到期增多拖累同比少增106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增多1355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多2724亿元,可见企业贷款增长的主力从短期转向中期,中长期贷款及票据融资是主要支撑。一方面在于此前疫情影响下补充短期资金缺口的需求下降,而正常生产经营和投资的长期资金需求逐渐恢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基建项目配套贷款的加速。

数据来源:wind

二季度GDP对比一季度大概率改善,但经济衰退和通缩压力仍大,外需冲击仍未完全体现。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克制式、结构性宽松,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空间或有限,但预计流动性依然保持充裕状态。财政政策或将成为二季度的重点,4月有望继续加大力度,中央加快启动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方案。社融层面,预计社融增速预计将进一步平稳回升,助力经济恢复。

2、投资聚焦

多城市借“新基建”弯道超车

在疫情和经济下行时期,对冲风险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具体包含:5G 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新基建”或将提升长期生产力

“新基建”是新形势下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将极大地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能量,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全社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而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新基建”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多重政策目标。短期来看,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就业、稳增长;长期来看,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增进民生福祉。“新基建”无疑为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打开了一片广阔的蓝海。

相较于传统基建投资,新基建将得益于政府的产业政策,也更多由民营领域推动。这一行业格局变化可能预示着良好的长期增长前景,有助于中国逃离“中等收入陷阱”。

多城市借“新基建”弯道超车

有一些试图在新基建浪潮之下实现弯道超车的城市和地区,其发展新基建的切入重点也别具一格。

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介绍了《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提出到2022年底,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也透露,为谋划实施数字新基建行动,广州将开展5G发展“头雁”行动,加大5G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大数据中心,推动形成5G产业集群。

各地发展新基建的条件不同,发达城市和地区在要素和市场上占据较大优势,适合选择多个领域发力。而一些中西部地区根据独特条件,选择已有基础较好的领域单一赛道切入,更有利于集中资源形成相对优势,对自身而言性价比高,更具可持续性。

3、市场热点

开放新政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吸引力

金融对外开放政策陆续落地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根据《规定》,落实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合格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额度管理要求,对合格投资者跨境资金汇出入和兑换实行登记管理;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允许合格投资者自主选择汇入资金币种和时机;大幅简化合格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收益汇出手续;取消托管人数量限制等。

无独有偶,5月9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首次明确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申请基金托管资格。这意味着外资银行在华展业限制进一步放宽,我国基金市场大门进一步对外敞开。

本次规定不仅取消了合格投资者投资额度管理要求,更进一步完善了QFII和RQFII管理要求,是我国金融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展企业融资渠道的关键阶段,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有利于让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规则和制度建设。

由于《规定》取消了QFII额度的上限,QFII对A股市场的配置比例有望继续走高。根据Wind,截止2020年4月30日,QFII投资额度达1146.59亿美元,其4月增长额度相比3月增长额度增加了29.3%。

数据来源:wind

外资独资金融机构接连产生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加快对外开放的脚步,外资巨头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布局也在逐步加速。

近日,根据分级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预披露信息,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将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摩根大通旗下资管公司摩根资管宣布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股权至100%。如交易完成,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将成为境内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

国际巨头正在积极寻求在券商、资管、保险等领域的绝对控股。4月29日,摩根大通宣布申请增持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至100%股权,加码中国衍生品市场,如若获批,该公司将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先锋领航集团、富达国际也曾公开表示,正在积极申请公募牌照,有意成立独资控股的中国公募基金公司。

除外商独资金融机构外,外资还在追求对国内中外合资机构的绝对控股。瑞银、野村、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已实现对在华合资券商的绝对控股。

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进程明显加速,从长期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正在不断提高。外资在中国的持续加码表明其在中国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没有改变。随着更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将得到优化,金融服务能力有望得到提升,国外的投资理念、风格、估值体系等将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

4、政策解读

网贷新规体现“审慎”重要性

5月9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办法》),可谓是互联网贷款的“基本法”,从此助贷终于名正言顺!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已有数年发展历程,行业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办法》将现有互联网贷款业务纳入规范化轨道,促进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同时,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抛弃一刀切的简单监管思路,原则导向为主,并预留监管政策空间。

监管要求体现“审慎”二字,对发展互联网贷款总体呈支持态度

银保监会出台互联网贷款新规,规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平稳健康发展。互联网贷款普惠金融特性突出,监管对发展互联网贷款总体呈支持态度,对商业银行的合作方选择提出审慎要求。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快速发展,银行的风控管理能力、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将会至关重要。

《办法》对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提出“自主风控”、“适度分散”、“限额管理”等审慎要求。同时,对地方银行开展跨区互联网贷款业务提出审慎要求,监管机构有权根据商业银行跨区业务的规模、风险水平等提出进一步审慎性监管要求。

《办法》还规定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时应谨慎选择合作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用于发放贷款。但并未就银行与合作机构的业务比例进行管控,顺应了整个消费贷款行业分工细化、合作开放的潮流,同时,将一些具体监管权限下放,也有助于各地监管机构精准施策,能更好地推动创新与防风险的平衡。

3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创新高

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继2月减少4504亿元后,3月的居民短期贷款创下“巨大增量”,一个月之内暴增4295亿元,为月度历史第一高。

数据来源:wind

消费贷是居民短期贷款的核心,对于3月份短期消费贷款突然大幅度提升,居民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货币政策宽松叠加宏观经济影响,银行增加消费贷的动力增大;二是,居民借贷消费的理念在不断深入,居民短期贷款由此增加。

在消费贷款增加,消费金融风险抬头的当下,监管层有必要更加审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