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實是如周恩來所分析,只要讓老蔣猛受一刀後,會讓他痛到極點,陷在當時的嚴峻情況,肯定會放棄其重點進攻,慌忙調齊所有兵力,妄圖對劉、鄧大軍進行合擊。1947年6月11日,毛主席在一次會上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劉、鄧率領軍區部隊從山東渡過黃河,進入河南,然後又由河南北向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

大家好,我們的潔華街邊美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三十六計,想要達到最理想的目的,就要避免硬碰硬,那要怎麼去做呢?大家好,我是嚴格,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十六計中的每個計謀。妙計實施的效果常常會令人讚歎,然而使用每一個計策都有幾個內在最關鍵的條件。“圍魏救趙"的實施就具備以下條件:首先,施計者需要有過人的眼光,眼界要大,腦瓜子要靈活,有廣博的知識,善於觀察周圍的環境變化,發現對手的弱點,第二,此計對於實力不太雄厚處下風的一方非常有效,較弱的一方要耐得住性子,後發制人,第三,施計者不能只滿足於解決問題,還要要有更遠的打算,通過調動和抓住敵人的弱點,最終打擊敵人,當然這需要眼界和勇氣。
競爭求勝是人的天性,合情合理,但求勝的方法和行爲卻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喜歡逞能耐,,迫不及待地與對方展開明裏暗裏的較量,這樣常常會讓自己現在被動的形式裏。而這個計策的精髓就在於避開對方的實力,專挑對方的弱點做文章,這往往是一種達到最佳戰爭效果的高效方式。
魏國是戰國時期歷的第一個霸主。惠王的祖父任用李悝推行變法,成爲第一個開始改革的國家,他所遵循的就是變通。因此魏纔會在那時候第一個變得最強盛。經過多年的戰爭和外交爭奪,魏開始變得驕傲煩躁,以至於圍攻趙國都城的那一年,趙被困住到處求救,大家也不敢得罪魏這個老大。在這種情況下,想來救援的齊國雖然也不弱,但是在魏面前,根本就不夠看的。從戰場上來看的話,魏軍遠離國土,齊軍當時有八萬,魏軍也可以以逸待勞,這個就叫要轉換思路了。可魏並沒有讓軍隊進入齊軍隊的步伐,而是想着急的去攻擊。所以當日做戰在交界之地時,齊就是耐心等待和分析,然後看準時機讓自己的優勢去對抗魏的劣勢。最後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劉鄧挺進大別山之戰也是運用了這個計謀。蔣某人在對我解放區實行全面進攻失敗後,爲了挽救他的統治,又收縮兵力,拼湊兵力向山東我軍發起重點進攻。一時間,我軍面臨將近40萬蔣軍壓境,情勢十分險峻。陝甘寧地區也遭到蔣軍進犯,也處於危急之中,而面臨敵軍的瘋狂進攻,該怎麼應付呢,怎樣纔會不那麼被動?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制定了一個正確的作戰規劃,這個規劃是對這個計謀的創造性的運用。
1947年6月11日,毛主席在一次會上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劉、鄧率領軍區部隊從山東渡過黃河,進入河南,然後又由河南北向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劉鄧大軍一路征戰,殲滅了大量敵軍,一旦進入大別山,便對蔣某人的重要軍事基地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直接威脅到蔣某人的首都南京。正如周總理當時所分析和描繪的一樣老蔣搞了個黃河戰略,一隻手打山東,一隻手打陝北,想迫使我們在華北與他決戰。可是,他這就好比把抱着的手打開了,胸膛不得漏出來嗎?我們呢?也緊緊拖住他兩隻分開的手,然後對準他的胸口使勁來一刀!這一刀就是劉、鄧大軍。在他們渡過黃河路程中殲滅了大量的敵人,又以出其不意的動作挺進大別山,直搗老蔣的胸膛。可以說,這是給老蔣最要命的一刀。
事實是如周恩來所分析,只要讓老蔣猛受一刀後,會讓他痛到極點,陷在當時的嚴峻情況,肯定會放棄其重點進攻,慌忙調齊所有兵力,妄圖對劉、鄧大軍進行合擊。然而,這樣一來,我山東等地區被圍困的緊張局勢便頓時改觀;不僅如此,而且在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指導下,我山東等地區的人民解放軍分別在彭德懷、陳毅.、賀龍等將軍的帶領下,將戰線由解放區引向老蔣的管治區,使整個解放戰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看到這,小編心中那時相當的激動啊,想再次對我們的毛主席和老一輩的紅軍戰士們表示敬意。所以,當你掌握好這個計策並很恰當的運用它,就會是一種策略。當你具體運用與操作的時候,就是你的一套方法論。不但古代戰爭可用,現代戰爭也可用,就各行各業都可用,並且都會獲得奇蹟股的效果。我是嚴格,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好故事,一起探究其中的智慧,有喜歡的請關注和點贊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