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去年“納益其爾Nature Republic(原韓國自然樂園)商標侵權索賠案”發酵以來,爲了給全國各地類似的“被告”提供援助和交流平臺,餘濤自發組建了應訴交流羣,羣內涉案的日化行業經營者多達幾百人,但像寧德市這家日用品店最終勝訴的,寥寥無幾。而涉案的化妝品店經營者則表示,納益其爾整頓市場的行爲可以理解,但其市場管理漏洞不應該由合作門店來承擔。

  對化妝品店渠道從業者來說敲響了警鐘。

  “原告主張被告侵犯其註冊商標專用權,依據不足,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駁回株式會社納益其爾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747.5元,由原告株式會社納益其爾負擔。”

  近期,一份案號爲“(2019)閩09民初541號”的民事判決書,在行業廣爲流傳。其中的“被告”,是福建省寧德市一家日用品店。

  而遠在1000公里外的鐘祥市金蘋果化妝品連鎖創始人餘濤卻爲此無比興奮——“這件事壓在心頭太久了,這次總算看見一絲曙光。說明我們化妝品店集思廣益、抱團取暖有效果。”

  自去年“納益其爾Nature Republic(原韓國自然樂園)商標侵權索賠案”發酵以來,爲了給全國各地類似的“被告”提供援助和交流平臺,餘濤自發組建了應訴交流羣,羣內涉案的日化行業經營者多達幾百人,但像寧德市這家日用品店最終勝訴的,寥寥無幾。

  更爲嚴峻的是,今年以來,納益其爾又開啓了新一輪“索賠”,數千中小化妝品店主正在經歷“驚魂”時刻。

  01

  超3000家門店被“盯上”

  索賠風波持續蔓延

  再過幾日,福建某化妝品店主,將第一次作爲被告人,去當地中級人民法院應訴。

  他一直都不太明白,自己居然因爲1瓶售價幾十元的納益其爾蘆薈膠而攤上官司,被索賠的金額達到了5萬元,而且所賣產品由正規渠道進貨。

  “我是4月初收到法院傳票的,之前收到過相關短信,誤以爲是詐騙信息。”由於該店主一貫謹慎,保留了所有完整進貨憑證,這纔有了與原告納益其爾對簿公堂的底氣。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信息,2019年8月至今,與納益其爾相關且已裁判的文書超400份,涉及福建、山東、江蘇、廣東、上海等10多個省市。其中,2020年以來新增86份,勝訴的只有2例。而潛藏在“冰山”之下的,是大量還未開庭的案件。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發佈的開庭公告顯示,僅5月14日一天,福建就有15起納益其爾相關案件開庭

  據餘濤瞭解,今年以來,雲南、四川和湖北等省份已有不少門店捲入了納益其爾的索賠案中,案件正呈愈演愈烈之勢。“牽涉的門店總數已超過了3000家,僅福建三明市就有50多家,湖北也有幾十家。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門店捲入其中。”

  02

  是整頓市場秩序,還是“敲詐勒索”?

  從已經判決的案件看,納益其爾針對化妝品店的訴訟請求,主要集中在侵犯註冊商標權上。納益其爾認爲,涉案化妝品店瞄準納益其爾註冊商標的影響力和市場價值,在沒得到其授權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在店中銷售假冒其涉案註冊商標的蘆薈膠,擠佔了其原有市場份額,同時給納益其爾的品牌形象帶來嚴重損害,並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

  而涉案的化妝品店經營者則表示,納益其爾整頓市場的行爲可以理解,但其市場管理漏洞不應該由合作門店來承擔。

  在這件事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納益其爾在渠道和商標上的管理問題,歷來爲人所詬病。

  “在中國,納益其爾有多家合作代理商,化妝品店拿貨的渠道五花八門,往往經歷了多道轉手,很難追溯源頭。近兩年受政治和市場環境影響,韓品並不好賣,銷售週期很長。但納益其爾的產品又因爲受商標影響,不同批次的產品往往存在差別,一些包裝信息不同,便成爲納益其爾起訴化妝品店的關鍵因素。”餘濤介紹。

  在市面上,流通着多個與納益其爾蘆薈膠外觀設計高度相似的產品

  納益其爾的商標,更是一筆“糊塗賬”。因3類商標“自然樂園”被搶注,品牌曾更名“自然共和國”在中國市場銷售。然而,納益其爾又不願意放棄“自然樂園”這個已響噹噹的名號,導致在此後的銷售和推廣中,納益其爾一度在“自然樂園”和“自然共和國”之間來回切換。

  後來,廣州雙子貿易發展有限公司聲稱是韓國自然樂園化妝品株式會社的中國總代理,並推出了與納益其爾高度相似的“自然樂園蘆薈膠”產品。而其所稱“韓國自然樂園化妝品株式會社”與韓國納益其爾Nature Republic毫無關係。自此,兩個“自然樂園”在中國市場狹路相逢。

  這場難分是非的廝殺中,不少門店也受到影響。

  “市場同時出現多款高度相似的蘆薈膠產品,甚至還有部分假冒的納益其爾蘆薈膠。但許多化妝品店根本無法分辨這些產品,全都當做韓國納益其爾產品在銷售,這才引官司上身。”一名與納益其爾打過交道的代理商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從正規渠道採購納益其爾貨品的化妝品店,也被捲入其中。

  不少門店表示,納益其爾在商標變更的情況下,不僅不告知門店相關變更情況,反而安排工作人員暗中上門購買並取證,將合作伙伴告上法庭,存在故意敲詐勒索的嫌疑。

  發生在湖北荊門市的一個案例,更讓他們堅定了這樣的判斷。據知情人士透露,被捲入該風波的一家荊門市小日雜店,店主前往韓國旅遊時,在納益其爾明洞店購買了3支蘆薈膠帶回,並將其中1支出售,卻也收到了律師函。由於找不到曾經的韓國購物單據,面對高額索賠,店老闆幾乎無計可施。

  03

  這一波來勢更猛?

  而讓大多數門店頭疼的是,今年的這一波索賠,可能會比去年那一波來得更猛。

  “去年,由於納益其爾在起訴程序上存在漏洞,即北京納益其爾公司非適格的委託訴訟代理人,不能代表韓國納益其爾提起民事訴訟,所以多起公開審理的案件均以納益其爾敗訴或主動撤訴告終。但今年,上述程序錯誤已被修正,證據鏈也有了進一步補充,顯然是有備而來。”餘濤表示。

  據悉,由於不懂法律知識或缺乏證據,面對該案件,許多化妝品店主選擇了私下和解。餘濤透露:“目前爲止,選擇私下和解的化妝店應該不少於500家。在應訴交流羣中,大家還曾爲要不要私下和解發生過激烈爭吵。”

  有門店老闆分析,選擇私了的門店不外乎有以下三種心態:1.不願跟納益其爾過多糾纏,寧願花錢解決;2.曾因爲一些不規範行爲被監管部門警告或處罰過,對自己店內產品沒有十足把握,怕因此引起監管部門注意;3.沒打過官司,出於內心的膽怯而草草應對。

  一位行業人士分析,部分韓國品牌商標意識較差,雖有搶灘中國市場的野心,卻沒有在中國註冊商標的觀念,導致品牌做起來了,商標被搶注了,不得不通過更名等方式應對,導致渠道商“傻傻分不清楚”,市場亂象頻生。此前的3CE等品牌均在這方面栽了跟頭。但他也提醒,面對這樣的市場現狀,化妝品店經營者在進貨時要多加辨別,從正規渠道進貨。

  餘濤結合身邊觀察的案例,對從正規渠道進貨、正面臨索賠的化妝品店主提出以下建議:1.一定要保全進貨證明和單據,包括微信裏的對話記錄、轉賬記錄等,所有與產品相關的記錄和單據都是法庭上的重要證據。2.尤其要注意細節,比如,進貨單據上一定要寫清楚產品全稱,不能圖簡便使用批發商自編的簡稱、貨號或代碼等。

  事實上,納益其爾類似渠道亂象在韓國品牌中屢見不鮮,近年也有不少品牌開始通過法律方式給中國渠道商施壓,典型如此前肌司研JMsolution所有者在華全資子公司、韓國蒂佳婷Dr. Jart+母公司起訴中國代理商(《韓妝再陷渠道糾紛:蒂佳婷母公司起訴兩大代理商》)。

  無論結果如何,這一場接一場的風波,對化妝品店渠道從業者來說也敲響了警鐘。

  END

  點這裏,上品觀APP瞭解更多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