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時期,由於身逢亂世,出現了不少的風雲人物,這些人在這樣一個時代,都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能夠忘我的堅持初心是非常難得的,有些人他們忍受不了革命的苦難,最終走向了革命的對立面,而有的則能夠始終貫徹,並最終等到了成功,算起來在國民黨軍一部分將領中,有性格特點的將領有不少。

比如黃維,黃維是黃埔一期出身,後來出任第12兵團司令,實際上當時很多人都指責黃維,但實際上論資歷的話,在當時也只有黃維能夠出面壓住12兵團其餘諸多下屬的部隊,在國民黨軍兵團一級中,12兵團要算是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的,但在後來的淮海戰役中,十二兵團與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全部隕滅,就連黃維本人也都兵敗被俘。

不過在兵團一級裏面,當時國民黨軍爲了應對大兵團作戰的需要,編了20多個兵團,基本上都是由原來整編師或軍組成的,戰鬥力相當強悍,比如湯恩伯的第一兵團中下屬就有整編七十四師,而這些兵團級別的單位中,在解放戰爭中大部分都被全殲過,雖然後來又重新組建,但是戰鬥力已經大打折扣,實際上比不上第一次組建時候。

國民黨軍中,第三兵團先後成立了三次,其中1947年11月成立第三兵團是第三次成立,這支部隊是以桂係爲主,兵團司令爲張淦,從年紀和經歷上來看,張淦屬於國民黨軍之中老一輩兒的將領,也是桂系一名將領,不是黃埔出身,所以以桂系人馬組成的第三兵團也只有張淦才能率領,張淦率軍打仗能力出衆自然是沒的說,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張淦爲人十分迷信。

每逢作戰手中就拿着一個羅盤卜算,所以人送外號羅盤將軍,直至1949年12月戰敗以後,張淦仍然手持羅盤不住的推算,以祈求運氣,結果絲毫不知對面解放軍早已經將他重重包圍,張淦本人也因此而被俘,不過要說起來張淦失敗只能說解放軍很強大,但第三兵團的戰鬥力卻並不弱,即便是比起十二兵團這些嫡系部隊,也相差不多。

第三兵團整體是有桂系兵馬組建的,其中包含了本身就很精銳的鋼七軍,另外還有48軍兩個軍共計6萬多人,後來還加上了126軍,張淦第三兵團的人數大致在7萬多人左右,而且在廣西戰役之前,由於鋼七軍實力未損,因此戰鬥力很強,一度在我軍的進攻下跳出包圍圈從湖南突圍到了廣西,但這時候第三兵團的實力就已經大打折扣,最終被解放軍合圍於廣東博白全軍覆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