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沒良心炮對付國民黨軍的坦克、裝甲車、野戰工事和密集的隊形等非常有效,他們還用拋射筒改裝土造的火焰噴射器、用拋射筒拋射幾十公斤重的石頭、飛送集束手榴彈(美稱“天女散花”)等,花樣越來越多,威力越來越大。由於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的火炮很少,在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攻堅能力非常有限,往往會遭受很大的傷亡才能攻克敵方目標,爲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面,解放軍官兵們充分發揮創造力,在實戰中不斷摸索經驗,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在1947年晉西南戰役之後研究製造出了這款大威力攻堅利器。

解放戰爭時期在晉西南和淮海戰役的戰場上出現了一種令國民黨士兵膽寒的武器,它是一種用汽油桶做炮管的炸藥包拋射器,又被稱做飛雷,是一種解放軍創造的自制武器。他還有一個更加聞名遐邇的名字——沒良心炮。
由於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的火炮很少,在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攻堅能力非常有限,往往會遭受很大的傷亡才能攻克敵方目標,爲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面,解放軍官兵們充分發揮創造力,在實戰中不斷摸索經驗,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在1947年晉西南戰役之後研究製造出了這款大威力攻堅利器。這種稱作“沒良心炮”的武器主體就是一個空汽油桶,在其內填充發射藥後,把捆紮成圓盤形的炸藥包放進去,然後點燃發射藥,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藥包拋射到150-200米的距離上。
這種炸藥拋射筒和200年前的重型臼炮有着某種相似之處,大仰角使用,射程較近,但威力驚人。該武器最初是用來對付敵人堡壘的,進而用以攻城,最後在淮海戰場上大顯神通。這種武器口徑絕對驚人,因爲桶有多粗,口徑就有多大,巨大的炸藥包產生的強烈爆炸衝擊,所過之處,碉堡,人馬都會被炸飛。許多被炸倒的敵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任何傷口,卻七孔流血,完全是被震死的。弄清這種情況後,國民黨軍把這種東西乾脆稱作“沒良心炮”。
“沒良心炮”參加過多次攻城任務,但其大顯神威還是在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的一場大戰中。黃維兵團進攻失利,改爲防禦,認爲解放軍炮火不強,因此奈何不了他堅固的防禦工事。但他不曾料到,其苦心經營的野戰防禦地堡挨解放軍一個重型炸藥包後就成一片廢墟,其密集的兵力防禦更不堪“天女散花”般一擊。被俘的國民黨軍官兵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土東西可比大炮厲害多了。”
此後解放軍又不斷改進技術,以求發揮沒良心炮的最大威力。這種沒良心炮對付國民黨軍的坦克、裝甲車、野戰工事和密集的隊形等非常有效,他們還用拋射筒改裝土造的火焰噴射器、用拋射筒拋射幾十公斤重的石頭、飛送集束手榴彈(美稱“天女散花”)等,花樣越來越多,威力越來越大。不過隨着解放戰爭的持續進行,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得到了極大改善,解放軍裝備的各式火炮也越來越多,這種“沒良心炮”也逐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