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说话做事情都比较冲动,任何一点不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的行为和语言,就会马上表现出来,像是直接不理睬老人,说气话,所以我们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了这些问题的时候,别自以为无所谓,要让孩子马上老人道歉,告诉这种行为不对,直接说教可能不管用,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父母还是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不尊重老人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一般来说都是无心的,但难免不会说伤害到老人,老人经历一辈子的风雨,在感情和精神上会更加想要依赖于亲人,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这种不尊重老人的行为本来就不对,但是我们如果要强硬地粗暴地教育孩子也不正确,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尊重老人的行为习惯。

第一,老人自己的问题。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的孩子,而老人更加疼爱,在孩子身上他们放弃了自我的尊严和对事情对错的标准,任由孩子的想法发展,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溺爱的最后就成了孩子的出气筒。当然这些孩子在父母面前可能不会那么放肆,毕竟父母有着威严,他们在父母面前就会像柿子一样软下来。

第二,部分家庭中存在地位不平等的成员。这就说白了有些家庭里面男尊女卑,或者反过来的女尊男卑,在孩子面前任意的说教、甚至是辱骂其它家庭成员都会让孩子记忆深刻,加上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也会学到这一套,而且现在很多家庭婆媳问题多少也会有,媳妇对待老人的不尊重不就想当于言传身教孩子不尊重老人吗?

第三,未有感恩的心怀。孩子年纪比较小,很多事都是大人老人帮忙完成,就养成了一种长期的依赖和习惯,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更别说有感恩之心能体会别人的心酸和辛苦。

第四,孩子直接的表达会伤害了老人。孩子语言和词藻不会太丰富。很多时候他们是直接表达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等等,比如一个孩子玩着玩具被老人打扰了,这个时候孩子一般会马上让老人走开,可能语言也会激烈一点,但其实孩子并没有恶意,却也能伤害到老人的心。

孩子的不尊重老人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一般来说都是无心的,但难免不会说伤害到老人,老人经历一辈子的风雨,在感情和精神上会更加想要依赖于亲人,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这种不尊重老人的行为本来就不对,但是我们如果要强硬地粗暴地教育孩子也不正确,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尊重老人的行为习惯。

第一,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竟然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和和气气最重要,即使有着难解的矛盾,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教,孩子都会要面子,何况大人呢?彼此之间客客气气,相敬如宾,形成一个很好的尊重别人的家庭环境氛围中,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自然而然就表现出尊重人的样子。

第二,看到孩子对待老人不礼貌的行为,要马上指出来。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说话做事情都比较冲动,任何一点不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的行为和语言,就会马上表现出来,像是直接不理睬老人,说气话,所以我们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了这些问题的时候,别自以为无所谓,要让孩子马上老人道歉,告诉这种行为不对,直接说教可能不管用,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父母还是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第三,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感恩的言语不用刻意说,但是感恩的行动可以做,像是出门远行,给家中的长辈带点见面礼物就可以,而老人如果给予孩子礼物,要让孩子学会说谢谢,这就是简单的感恩行为。

第四,禁止孩子说一些粗俗的话语。网络的发展可以方便孩子上网学习,却也容易让孩子学会更多污言秽语,而在对待老人方面也是喜欢直抒胸臆,要让孩子学会用尊重的口气说话,可以把陈述句变成设问句,语气就会变得比较委婉,也表达了孩子自己的需求,更是尊重了老人。

俗语说养儿防老,教育孩子尊重老人也要从小开始,毕竟小时候不尊重,长大了就一定会尊重吗?而当孩子出现任何不尊重老人的行为,父母都要马上采取行为,把这个不好的习惯抹杀在开始阶段,让孩子成为一个尊重老人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