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名超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这个迫不及待来到世界的小天使,在闯过生命的一道道难关后,迎来了美好“新生”。

2020年3月29日,增城院区产科一名25+6周产妇因“先兆流产”在保胎治疗4天后,顺利诞下一名910克重小婴儿,身形如成人手掌大小。宝宝出生后全身轻微发绀,呼吸困难,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然而小宝宝病情未见缓解,又出现口吐白沫等现象,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并启用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病情逐渐稳定。

在NICU治疗期间,医生为患儿查体心前区,发现有明显杂音,心脏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为避免年幼的小宝宝遭受手术创伤,医生决定先为患儿给予常规口服布洛芬,闭合动脉导管。通过治疗发现,药物对患儿效果不明显,小宝宝仍然依赖呼吸机,且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

为避免患儿出现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增城院区新生儿科立即联合心外科、麻醉科、ICU等多学科会诊,决定为患儿进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4月28日,这个体重只有1.2千克的小生命迎来了人生又一次生死考验,在全麻状态下行左侧开胸手术。手术由心外科主任医师杨盛春主刀,麻醉科王怀贞主任麻醉。由于患儿只有1.2kg,手术对医疗、护理要求很高。麻醉需要考虑出入量平衡,保持循环稳定;动脉、静脉穿刺和有创测压维护都相当有难度,并且手术过程中保温、维护呼吸道通畅等都需要细心操作,手术操作也需要格外精细慎重。

在心外科、新生儿科、手术麻醉室等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用时42分钟顺利完成手术。患儿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复查心脏彩超显示没有大动脉分流,手术治疗非常成功!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看护,患儿术后一周脱离呼吸辅助能自主呼吸,胃肠功能逐渐改善;两周后体重增加至1.5千克,身体的各项机能发育情况向好。

▲“巴掌宝宝”术后2周病情稳定,体重增长明显加快

早产低体重儿往往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可引起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旁白质软化、慢性肺疾患、肾功能不全等,使新生儿病死率增加4~8倍。而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000g)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危险更大。

1200g的小生命,凭着坚韧的生命力,在医护人员的照顾、治疗下,顺利度过了一道道生死关口。此次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在危重早产儿的抢救治疗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审核:周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