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逻辑学家给当代的专家下了一个定义,那就是在越来越小的领域,知道越来越多的东西。而在这个定义的后面,他还补充了一句非常值得玩味的话——这些专家最终会变得一无所知。

因为他们研究的东西将越来越小,而相对的这个世界则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番话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人类社会中,越适应环境的本质,其实是越来越适应更小的环境,而越来越不适应更大的环境。

读者朋友千万不要认为我在危言耸听,这不是我胡说八道,而是取材于英国著名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是不是乍一听之下,感觉这个观点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如果你看完了下面这些内容,肯定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一、中东的石油为什么便宜了

中东是全世界唯一一块富得流油的地方,真的是流油,只不过是石油。

许多中东国家政治一塌糊涂,腐败不堪,教育一塌糊涂,女孩竟然都不许上学。但问题是,人家就靠着一项石油的收入,就能轻轻松松碾压着很多发展中国家,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但是中东人民的日子真的好过吗?其实未必。每次西方大国和那些中东强人们一闹矛盾,西方国家便实行石油禁运政策。这时候这些靠石油发家致富的国家,要么就是屈服,要么就要忍受长期经济封锁带来的贫穷。

这种情况从根本原因上讲,不是西方国家有多么强大。而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依靠太过于单一,他们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只能适应依靠石油赚钱的这个小环境。所以就越来越被这个多元化经济的世界所孤立,因此才那么容易被制裁。

二、忽必烈召开的大讨论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朝代,随着蒙古铁骑的南征北战,大元王朝将不同地域种族文化的不同人民联系在了一起。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而元朝时那些相隔了十万八千里的人们突然汇聚在一起,也难免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争论。

有一次,在忽必烈的大帐中,儒家、基督教和佛教三教的精英人物就聚在了一起,他们开始了一场大辩论。

基督教徒开口就说上帝说了什么什么,这时候儒家学者就说,我不认识上帝,你凭什么说上帝说什么什么。

而当佛教徒开口时,基督教徒则也反驳他,我不认识佛祖,你凭什么说佛祖说了什么什么。

所以你看,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也是,越是适应自己生存环境下的文化,就越是不能适应其他的文化。

三、学校小卖部和食堂的危机

每个人上学的时候,都在学校的小卖部里买过东西。当时可能不觉得,但是在毕业之后,我们会常常发现,小卖部和食堂才是学校真正牟取暴利的地方。

为什么呢?倒不是因为小卖部和食堂,能够提供多么好的零食或伙食。而是因为他们拿到了学校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有了这一个许可证,他们便能够垄断一个学校学生的零花钱。

然后为了适应学生的消费水准和消费习惯,他们就对自己的商品进行筛选,对经营策略进行改革。

商品尽量往低价的方向购买,因为学生穷嘛,而经营策略也很简单,爱买不买,不买滚。因为很多东西你不在学校附近买,到其他地方去买会很麻烦。

也就是说,小卖部和食堂的生存策略就是,不断地适应学校周围的这个生态环境。

但问题是,一旦将他们抽离了学校这个环境,他们根本就无法和其它的商家竞争,因为那些应付学生的经营手段,根本就无法用来适应更广阔的社会环境。

所以学校小卖部和食堂对学生消费行为的垄断,其实反而让它们能够适应的商业环境越来越小,与这个社会的脱节则越来越大。

总结

无论是中东的石油危机,还是忽必烈帐篷里的大讨论,又或者是学校小卖部的兴衰故事。

他们都在越来越适应一个小环境里走向繁荣,但是当这个小环境受到破坏之后,他们又无法去适应大环境。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越来越适应社会的小环境,就会越来越不适应并且脱离社会的大环境,于是风险就越大。

读一本好书的本质和目的,并不是增长见识或增加听闻,而是学习书中奇特的思维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