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记得中学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岳阳楼记》,相信很多人也都背过,开篇即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是何年。后来学着学着,知道了历史上范仲淹曾主持过新政,王安石主张过变法,但都以被贬告终,却不知范仲淹之事始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紧邻庆历之后,亦未曾细想两次革新为何都能有始未得善终。

看完《清平乐》,先说说电视剧本身,这应该是近几年来最讲究台词的剧本了。

仁宗这个角色演得很稳,没有浮,不容易;

皇后这个角色前期不出彩,后面却让人看得入情,入境;

剧中副歌多有名篇出处,甚得其味;各家名臣虽未立传,但皆有结局描述,颇为难得;

最不使我想去关注的,当是徽柔的感情戏了,但此间又多有隐匿仁宗的帝治伏线,不好舍去;

就演技而言,公主戏如同前期的皇后,不尽人意却也不尽相同,这些与年纪不太相符的语气和言辞,或许便是顺了百姓心中所期待,朝臣所逼迫出来的模样。

再说说这部剧给我带来了什么。

很多人都说《甄嬛传》好看,《知否》好看,可它们到底教会了观众什么?是阴谋还是阳谋?

存在的意义究于此处?我自是无法理解的!

我想着文化的传承终究离不了历史的沉淀,一个人如果不读点历史,终究只能浮于表面,似浮萍无根,人云亦云,就如《红楼》中所言的那般“可怜一副好皮囊,其实腹内草莽”。

我记得中学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岳阳楼记》,相信很多人也都背过,开篇即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是何年?滕子京是何许人?为何会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又何以为其题文?读书的时候是不知道的,看过剧我知道了;

小时候还背过晏殊的《蝶恋花·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槛菊愁烟兰泣露》、《玉楼春·春恨》,好生喜欢的古诗词,却只知道作者文气很大,而不曾注意过晏相的理政也是如此通达;

后来学着学着,知道了历史上范仲淹曾主持过新政,王安石主张过变法,但都以被贬告终,却不知范仲淹之事始于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紧邻庆历之后,亦未曾细想两次革新为何都能有始未得善终?

难不成真真就书本里的一句“保守派实力过于强大”?

再有考试的时候,也会经常遇到“唐宋八大家”一类的字眼,唐朝的韩柳,宋朝的三苏王曾欧阳修,但这里面究竟谁长谁幼,谁前谁后,我其实未曾理会过,这该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好在于此,我便知道了宋朝是欧阳修在前,王安石居中,三苏曾巩发声其后。

而且我亦知道了这个时段,还有柳永、韩琦、富弼、蔡襄、包拯、苏舜卿、崔白、司马光、晏几道、周敦颐等等一众名家,他们大多受惠于仁宗这位主政者,如此这般的一个朝代,真真使人心向往之!

我自是喜欢能给自己带来收获的东西,为此也免不得要给上10分评价,想着用心写剧不易,用心拍剧也不易,但能拍出有意义的剧,更为不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