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潮》故事看起来很平淡,却又那么不简单,郭建波和妈妈之间的战争是千万个家庭的缩影,明知很折磨人但是又无法铲除祸根,它的影响力就像是影片结尾逐渐蔓延的水流,这也便是很多原生家庭的痛。水流看不见源头,故事没有结局,如何摆脱以爱为名的束缚,是我们甚至更多的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春潮》故事看起来很平淡,却又那么不简单,郭建波和妈妈之间的战争是千万个家庭的缩影,明知很折磨人但是又无法铲除祸根,它的影响力就像是影片结尾逐渐蔓延的水流,这也便是很多原生家庭的痛。

立足点不同,她看到的世界也不同,就像贯穿全文的“流氓”父亲一般,在母亲看来是不堪入目的,在女儿心中却是完美的存在。

因为这份感受的差异,母亲一次又一次的诋毁她,而郭建波则是一次又一次地气她。

母亲固然是受害者,但她的所作所为并不值得被人同情,而她的聒噪则一度引起了人的反感。

“你安静了,世界便安静了”,郝蕾最后对着窗的那段独白真的走进了人的心里。没有情绪的大爆发,却是实实在在的情感表达。

真正的痛是没有声音的,就像无理的人总喜欢用高嗓门来掩盖事实。郝蕾到底是影后,演技真的是没得说。

台词很少,人物塑造的却很好,她的脆弱,叛逆,躲藏,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和对女儿的爱,所有的细腻感情都表达得很充分,尤其是眼神的流露。

郭建波能看透一切,却拯救不了自己破碎不堪的家庭。

水流看不见源头,故事没有结局,如何摆脱以爱为名的束缚,是我们甚至更多的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家庭与私有制以前,“父亲是谁”这个问题不清楚也不重要,唯一完全可以确定的是,母亲一定是亲妈,外婆也一定是亲外婆。按理讲,没有哪种亲缘比三代母女更容易产生紧密的共鸣。

然而,在《春潮》里的三代母女有爱更有惩罚。

不曾出现却影响恒远的男性角色是母女矛盾的初始,不曾发声却以各种形式渗透进来的社会文化是彼此羞辱的理由。 春潮像是一种切身的女性体验,在自我、女儿、母亲的角色里反复挣扎。

谈不上兵荒马乱,只是暗流汹涌。春潮也本是子宫里的羊水、手忙脚乱的初潮,它是女性生理与心理的共鸣、是寻求与渴望的掠影,是爱、更是生命的源头。

结尾小女儿郭婉婷站在初春的河流里嬉水时,用了首肖邦的曲子做背景。毕竟春天,水是颠覆,也是希望。

就像《圣经》里讲述的从伊甸园出发的四条河流,上帝命令水“带来新生”,《春潮》把全片不多的希望放在新的代际上。

旧时代怨妇、丧文艺女中年、段子手小机灵,很好地描绘了不同年代产生的代际鸿沟,群戏精彩。

我理解这种微妙的爱恨交加的母女关系,金老师演得太好,曲隽希东北腔很逗,郝蕾真女神。

郝蕾十多分钟的独白是写得太书面。有尴尬的地方,也有很妙的地方,但整体还是不错的的。

这部戏虽然讲的是母女关系,却远远不仅是母女关系,这就让人很想琢磨却又琢磨不透。

剧中角色提到了婚姻关系缺与补的方式,其实可以替换成家庭和亲情关系。这种相爱相杀式的爱着又恨着,彼此依赖、相互影响又彼此折磨,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亲情或爱情关系。

郝蕾这几场戏都挺好的。杨荔钠有几场的执导也很棒,比如饭桌争吵一场。最后的潮水有点厉害。

这个片子幕后配置挺高,成片完成度也很高,人物也有鲜明的特点,台词也写得颇有趣味,缺点就是台词太多,主角之外细碎的地方太多,大家在不停地说话,基本没有核心事件,很多事情还是口头说出来的,不是以具体事件带动叙事,而是以说话推进故事,显得故事很杂乱无章。

还有老中少三个女人,基本各说各话,老的保守毒舌,中的隐忍压抑,小的逗乐天真,产生火花的地方却很少,就像小孩的东北口音,金燕玲的港台腔,郝蕾的学院腔各自独立,另外超现实部分也融合得有些突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