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反思過度聚集,建議彈性安排春節假期)

“此次疫情顯著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消費模式和習慣。通過此次公共衛生事件,我們也需要反思過度聚集帶來的風險。”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提出建議,國內應該對春節假期進行彈性安排,給地方和企業更多自主權,實現最大限度的春節前後錯峯出行。

朱鼎健認爲,今年春節前後發生了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大量的人員集中流動擴大了傳染範圍,其後的人員隔離又導致了企業復工困難。疫情與春節假期疊加,帶來了一連串的負面連鎖反應,有必要讓我們思考,現行的春節長假模式是否可以進行科學調整。

根據每年國務院辦公廳統一發布通知規定,春節假期及調休安排通常是在每年除夕至農曆正月初六期間,共放假7天。

他解釋,這意味着,在全國範圍內以億計的巨量人口在短短几天時間內進行一次往返的“春節大遷徙”,這甚至被稱爲“世界奇觀”。春節長假也因此帶來了交通等一系列的社會運轉組織的失序問題。

另外,朱鼎健提及,春節“一刀切”集中放假可能還會增大傳染病的傳播風險、造成大衆“節後綜合症”,以及集體性停工加重企業運轉壓力等問題。“可以看出,全國統一集中7天春節長假,使各種影響和負面效應更加突出。”

針對上述問題,他建議,放棄“大一統”式放假安排,在全國範圍內,對春節假期進行彈性安排。

具體落實到行動上,朱鼎健認爲,可以實行“總量控制,彈性選擇”的方式,給予地方和企業更多自主選擇安排權。即,國家僅規定除夕、初一、初二全國統一春節假,其他全部由各省市和企業自行安排,甚至允許調整假期的日期組合。例如,各省市和企業可以選擇組合前4天或後4天;還可以選擇除夕前10天和後10天區間內,再增加前後雙休日的調休,以及企業根據各自實際經營情況,適度安排員工年休假等。在安排好值班、輪崗機制前提下,讓大家在前後共20天區間中自主選擇7-11天的時間段,讓更多人可以錯峯出行。

他認爲,這種彈性安排,可以尊重春節團圓的歷史文化,感受更有質量的家庭團聚;也能保證民衆的休假福利,豐富休假感受;又能實現“錯峯出行”,減少社會各方面的運營壓力;還可以降低人員集中帶來的疾病傳播風險;同時,讓各省市、各企業根據自身實際靈活調整生產線和用工,通過完善的輪班、補償機制,使企業生產和社會運轉更加連貫有序。

netease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盛雨晴_NBJS102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