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謊言之所以沒被發現,是因爲衆人在作者施耐庵的帶領下,先入爲主地醞釀了梁山好漢大碗喫肉的固定形象。通過他們的行事風格便不難理解:好漢們每到一處偏遠小店都會大聲吆喝着“上二斤牛肉”,一個小小的牛肉,爲何隱藏着如此多的玄機、暗藏着如此大的祕密。

大家好,我們的小童說星座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文/淺弋道歷史
看過《水滸傳》的小夥伴,對“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井岡山打虎”等各種快意恩仇的情節並不陌生,好漢們用嫉惡如仇、是非分明的真實性格爲民除害、劫富濟貧。在起義不斷、勾心鬥角的動盪統治中,梁山好漢無疑是拯救黎民於水火的“清流”存在。在衆人心中,這些好漢樸實簡單、善良淳樸,雖武藝高強卻不恃強凌弱。
他們飛檐走壁、大碗喝酒、大碗喫肉,雖然是落山爲寇的草匪,卻活成了衆人想要的模樣。在變幻莫測的官場中,官員雖然錦衣玉食,但他們戰戰兢兢、明爭暗鬥,和不修邊幅的好漢們形成鮮明對比。除了這些較爲經典的故事情節、血肉人物外,作者無形中塑造了“好漢們大碗喫肉”的形象,這種率性而爲、坦然大度的行事風格,不僅增加了他們的江湖氣息,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們的單純心性。
水滸中其實有一個最大的謊言,這個謊言騙了衆人數年,若不是仔細參考史料,恐怕難以發現。這個謊言是什麼?爲什麼隱藏的如此之深?
謊言之所以沒被發現,是因爲衆人在作者施耐庵的帶領下,先入爲主地醞釀了梁山好漢大碗喫肉的固定形象。通過他們的行事風格便不難理解:好漢們每到一處偏遠小店都會大聲吆喝着“上二斤牛肉”,一個小小的牛肉,爲何隱藏着如此多的玄機、暗藏着如此大的祕密?
牛肉有任何謊言,有何聯繫?
說到牛肉,我們先來說一下它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在男耕女織、農業爲主的封建社會中,家庭的主要勞動力除了男人外,更多的就是牛,牛不僅可以極大減輕男子勞動程度、節約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循環使用。在科技落後、沒有大型農作機械的情況下,牛是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存在,它的價值不言而喻、地位有目共睹。
一些朝代爲了保護牛的權益不受侵犯、牛的生命不受威脅,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律,包拯“判牛舌頭案”就形象地描述了牛在封建社會中的價值,一個牛舌頭就要面臨牢獄之災,如果殺了牛,則是死罪。
好漢們之所以在水滸傳中一言不合就要“二斤牛肉”,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通過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出好漢們對朝廷的不滿、對管理者的不屑,他們雖然是朝廷通緝捉拿的重犯,但他們關心民間疾苦、用一己之力幫助他人,各方農民起義皆是因爲朝廷的管理不當。官場的腐敗無能使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底層百姓更是食不果腹、無家可歸,無論是80萬禁軍教頭林沖還是豹子頭魯智深,他們原本都想安分守己、守着一寸之地安度餘生。然而,官逼民反,統治者的變相壓榨讓他們不得不“反出一條活路”。
不反抗難逃一死、反抗或許有一線生機,與其橫豎都死,不如放手一搏。他們在看透了官場的黑暗後,對統治者道貌岸然的管理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對官府指定的法律更是置之度外。牛是官府重點保護的對象之一,爲了表現自己的反抗之心,喫牛是表達桀驁不馴、寧死不服的最佳方式。
梁山好漢以天爲被、以地爲家,活在當下、無懼未來,很多人說:他們好像活得過於簡單,在現實社會中,怕是活不過三集。但他們則是民衆的寄託的希望,很多人都希望有這麼一種敢於反抗的英雄騰空出世,但礙於封建思想的枷鎖,無人敢突破,無人敢衝撞。
人們都忙於生計,疲於奔波,即使在官府的壓榨中冶苦不堪言、也怒不敢言,好漢們是民衆想象的英雄人物。這些賣牛肉的店大多是偏僻之地或者荒野之地,在熱鬧繁華的京都,牛肉是絕不出現。一些偏遠地區能夠公然賣牛,可見官府早已失去民心、被人歧視。牛肉在當今社會是普遍使用的肉類之一,但在宋朝則是違禁品,所以好漢們一言不合就叫“上二斤牛肉”是不切實際的存在。
很多人寧可相信謊言的存在,也不願破壞心目中英雄的形象,你有被這個謊言騙到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