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賞析字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要注意根據題目要求,把該字放到具體的詩句之中,並結合全詩的結構、意境、情感,特別是主旨來分析該字的語法特點或表達技巧。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首送別詩的語言特色。

鑑賞詩歌的語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詩歌語言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詩歌的精妙之處。從歷年的高考試題看,對詩歌語言的鑑賞包括:品味關鍵詞、賞析詩眼、賞析關鍵句和賞析語言風格。

考法1 品味關鍵詞

考法闡釋

煉字,多指詩歌中那些經過推敲,用得準確、生動,能傳神地表現事物和情感等鮮明特徵的字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有時是副詞或數量詞、疊詞。

設問方式

“江回兩崖鬥,日隱羣峯攢”中的“鬥”“攢”兩字,生動傳神,所寫景物特徵鮮明,請作簡要分析。

“滿目望雲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爲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

品味關鍵詞“3步驟”

賞析字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要注意根據題目要求,把該字放到具體的詩句之中,並結合全詩的結構、意境、情感,特別是主旨來分析該字的語法特點或表達技巧。

附:常考詞類例析

常考詞類

表達作用

教材典例

動詞

使詩歌有動態之美,取得化美爲媚的效果。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形容詞

化抽象爲具體,變無形爲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

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虛詞

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婉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爲流動。

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數量詞

經作者精心提煉的數量詞,能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

白居易《長恨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疊詞

增強語言的韻律感,起突出強調的作用。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顏色詞

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烘托感情。

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早上五盤嶺①

岑參

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②。

江回兩崖鬥,日隱羣峯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雲樹寒。

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幹。

此行爲知己,不覺蜀道難。

①唐代宗大曆元年春,岑參作爲僚屬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平亂,途經五盤嶺時作。五盤嶺:秦、蜀交界處峻嶺,其山道曲折盤旋,故名。②出五盤:攀越五盤山道登上山巔。

“江回兩崖鬥,日隱羣峯攢”中的“鬥”“攢”兩字,生動傳神,所寫景物特徵鮮明,請作簡要分析。

第一步:析本義。對所要鑑賞的關鍵字進行解釋。“鬥”意爲“相鬥”。“攢”意爲“攢聚,聚集”。第二步:描情景。把該字放入原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鬥”描寫兩岸崖石聳峙欲錯,猶如兩獸相鬥,“攢”描寫羣峯相連,層次莫辨,彷彿聚在一起。第三步:說效果。本題主要從“描物”的角度分析表達效果。“鬥”凸顯了江崖陡峭、崢嶸之勢。“攢”刻畫了峯巒密集、重疊之態。

①“鬥”,相鬥。描寫兩岸崖石聳峙欲錯,猶如兩獸相鬥,凸顯了江崖陡峭、崢嶸之勢。②“攢”,攢聚,聚集。描寫羣峯相連,層次莫辨,彷彿聚在一起,刻畫了峯巒密集、重疊之態。

考法2 賞析詩眼

考法闡釋

所謂“詩眼”,指在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對錶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關鍵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詞。詩眼分爲兩種類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就是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能使詩句生動形象以至“活”起來的一兩個關鍵字。“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詩中最爲傳神,最能使全詩生動飛揚的關鍵性詞或句子。高考對古代詩歌中的“詩眼”的考查主要有兩個角度:找出詩歌中的詩眼;賞析詩眼的具體作用。

設問

方式

這首詩的“詩眼”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

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本詩是怎樣以“××”統攝全篇或貫串全篇的?請結合全詩進行簡要賞析。

確定詩眼“5角度”

1.內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如“愁”“思”“憶”“驚”和“涼”“冷”“孤”。

2.修辭上:常常出現在描寫句中,且常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3.詞性上:這類字以動詞和形容詞爲主,其中具有“多重含義”,以最少的語言表達最多的思想的動詞往往是“詩眼”;臨時改變詞性的形容詞往往是“詩眼”。

4.結構上:最能統領全篇的字,全詩都是或明或暗地圍繞該字來寫,只是各有側重,此類字以形容詞或動詞爲主。

5.位置上:五言詩一般是句中第三個字,七言詩一般是句中第五個字。

賞析詩眼“3步驟”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望薊門

祖詠

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詩歌開篇寫客心之“驚”,這個“驚”字是貫穿全詩的嗎?請談談你的理解。

第一步:確定詩眼。結合全詩可知,“驚”字是貫穿全詩的詩眼。第二步:整體點明地位。根據題幹“詩歌開篇”幾個字,需要答出結構上的作用:統領全文,爲全文奠定感情基調。第三步:分析作用。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全詩是如何體現“驚”的。

全詩以“驚”爲線索,以“驚”爲基調。第一句寫詩人初至燕臺時心驚,第二句寫其爲邊塞重鎮及漢將軍營整肅而驚,第三句寫其爲邊塞苦寒而驚,第四句寫其爲邊防地帶的形勢和氣氛而驚。頸聯寫詩人因漢軍進攻時意氣昂揚,漢軍守備時巋然不動而驚。最後兩句寫詩人因爲“驚”而雄心勃發,意欲立功邊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詩以“驚”展現了詩人心靈的震撼。

考法3 賞析關鍵句

考法闡釋

“煉句”是一種層次比較高的鑑賞。賞析詩句這種題型綜合性很強,自由度很大,它可以從內容、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情感等角度賞析。

設問方式

扣住“傳聞”二字,賞析“傳聞賊滿山,已共前鋒鬥”兩句。

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後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

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

賞析關鍵句“2步驟”

附:煉句常考類型

常考類型

特色解讀

教材典例

內容情感句

弄懂所給句子的基本意思,進而把握其內容、情感的內涵,這是賞析句子的前提。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借廉頗自比,表達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願望和對宋室不能選用人才的慨嘆。

語言特點句

有的句子倒裝,有錯位之美;有的句子對仗,有整飭之美。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全爲倒裝句,按現代漢語語法順序,應調整爲“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華髮早生。”

表達技巧句

一般而言,高考選取的句子,都是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鑑賞時就要看出其在表達上的特別之處。

李清照《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尋味。

行文結構句

高考所選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處:首句,有點題、開篇、奠定基調之妙;中間句,有轉折文意、承上啓下之用;尾句,或卒章顯志,或另闢蹊徑,尤其是以景結情句,有含蓄雋永之妙。

白居易《琵琶行 並序》:“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用於開篇,交代時間、地點,點明季節特徵,渲染出一種悲涼氣氛,爲全詩定下感情基調。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羣英。

無譁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羣公鑑裁精。

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後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

第一步:理解意蘊。試題下發後,舉子們奮筆疾書,一片沙沙的聲音,好似春蠶在喫桑葉。第二步:多角度賞析。本題主要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首先,點出修辭手法,本句“下筆春蠶食葉聲”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其次,具體分析,將考生們寫字的聲音比作春蠶嚼桑葉的聲音,生動地寫出考生們應考的情形,以聲音襯托考場的寂靜、莊嚴;最後,點出這樣寫所表現出的詩人的情感——看到才華橫溢的考生們內心流露出的喜悅之情。

①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②動中見靜,越發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

考法4 賞析語言風格

考法闡釋

語言風格就是詩人在遣詞造句、運用修辭手法等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區別於其他詩人的藝術特色,往往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有關。不同詩人或同一詩人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現出不同風格。古代詩歌的語言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從全國卷高考命題來看,既可以在選擇題中考查,又可以在主觀題中考查。選擇題如這首詩的語言質樸無華,平白如話,與白居易的《觀刈麥》一詩相近。客觀題如2019年全國卷Ⅲ·T15。

設問

方式

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麼不同?

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怎樣體現了辛詞的豪放特點?

賞析語言風格“3步驟”

附:常見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

教材典例

沉鬱: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着凝重深沉的憂鬱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語言凝練,風格沉鬱悲壯,意象廣闊,別開生面。

絢麗:富麗的辭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韋莊《菩薩蠻》:“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句就是一幅絢麗“江南好”的畫,畫中飽含作者對江南的依戀之情。

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跡,不使人感到做作。

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自然、平實、親切,是詩人樂於歸田隱居、棄絕塵世的精神世界的自然流露。

委婉:抒情或敘事,不直接寫出,而通過寫與本意看似無關的事物,或者通過對比而委婉地表達內心的情感。

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運用典故委婉地寫華年之思的具體內容。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特點:不繞彎子,毫不遮掩,乾脆利落,斬釘截鐵,言簡意賅,一語中的,一語道破。

楊炯《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語言明快流暢,風格剛健雄渾。

語言風格

教材典例

洗練:語言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連”與“入”相攜,織出一幅煙雨迷濛的愁網,並以“孤”爲動力,把人進一步推進縈懷的離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壺”的絕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脫然而出。語近俗白卻字字枝根相連,不可分割,匠意極深而不見斧鑿。

雄奇:氣勢雄偉,立意新奇。

李白《蜀道難》“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極言蜀道的雄奇險峻。

奔放:直率而有氣勢。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於一體,凸現了歷史盪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悲慨:悲壯慷慨、寂寥蒼勁。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着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於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鬱結,憤慨不平。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借用典故,悲壯慷慨,譴責南宋朝廷無能,諷刺當政者昏庸。

清幽:清靜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細細體味卻意味深長。

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前兩句用不見人影而聞人聲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後兩句用夕陽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進一步渲染了山的特點,給人一種無比清幽的美感。

平淡:語言樸素,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於平淡之中蘊涵着深意。

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卻於平淡之中蘊涵着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清新: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擬人、比喻、誇張、設問手法,將物是人非之感慨和愁思之深廣表達得淋漓盡致。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插田歌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紵裙,農父綠蓑衣。

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麼不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首聯以傷感低沉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詩人的悵惘;頸聯對仗工整,富含哲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尾聯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整首詩對仗工穩,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情感惆悵而不頹廢。本詩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簡潔的線條勾勒插秧時節的大好風光,這幾句筆墨雖淡,卻營造了田野間生機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鄉濃郁的春天氣息。最後兩句通過聽覺描寫農民的勞動情緒,表現了他們樂天的性格,繪出富有特色的民風鄉俗。總體而言,表現出了明快簡潔、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淺顯的語言風格。

①《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穩,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②這幾句詩則採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山中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首送別詩的語言特色。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真摯的感情。這首《山中送別》就是這樣的。

這是一首送別詩,語言樸素自然,像是從平凡生活中信筆拈來,如“相送罷”“歸不歸”。這種樸素自然的語言,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了自己對朋友的那種樸素真摯的情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