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喫貨新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歷代戰場地,很多時候都講究陣法什麼的,我國曆史相信最爲人所熟知的就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的八封陣。但其實除了陣法爲一個取勝之道外,別一個取勝之道就是人心士氣。那麼這兩都又是怎樣的配合法才達到最佳狀態呢?下面小篇就給你講講吧。
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進攻齊國。一下就攻取了齊國的七十多個城池,這真有點讓人不取相信。其實致使燕國如此順利的攻下齊國這麼多城的在當時有幾個原因,第一就是當時的齊王過於昏庸使得民心懶散。第二個就是齊國那時的將士常年缺少必要的作戰能力。
有此這兩個問題就使得燕軍一來,齊軍沒有作怎樣的抵抗就敗不陣逃跑了,燕軍就這樣很容易的佔了城池。
就這樣燕軍一來就掉城一來就掉城,所以這樂毅一戰不知不覺就打了七十多個城之多,齊國城是丟得沒法再丟的地步。那時齊國只有莒城和即墨這兩個城還沒有打被燕軍打下來,到這時候原來的齊湣王已是在莒城爲人所殺死。所以齊國人心又開始凝聚起來,使得燕軍遲遲不能攻打得下莒城與即墨兩城。
樂毅打莒城與即墨足足的困了三年都沒有辦法攻打下來,使得燕國國內也開始不耐煩了,很多人覺得是前方將士不用力的原因。但其實此時的樂毅知道是此時的齊國人心凝聚在了一起,戰場佔的天時、地利、人和此時都站在了齊國那一邊,所以即使此刻再行強攻勝負也是個未知數。於是樂毅上奏說要退兵。
由於前期戰事過於順利而現在只留下兩城打不下來,而領軍主將現在還上奏說要退兵不打了,那燕王怎麼肯,於是燕王命令前方繼續攻打莒城與即墨。加之那時燕昭王死後,繼位的燕惠王本來對樂毅就沒有什麼好感,現在樂毅這一上奏法,使得燕王對樂毅更有意見。
而肯時身在即墨的田單知道這種情況之後,他覺得這個是個難得的機會,田單知道,燕將樂毅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一個人,如果齊國想要反守爲攻打退燕軍的話,必須要讓燕王把樂毅召回去換其它人來領軍。就這樣田單開始想辦法使用燕王懷疑樂毅,想辦法讓燕王撤換樂毅回去。
田單開始暗地裏派人混進燕國內,散佈流言說“樂毅早就想在齊國的領土上自立爲王了,之前爲了討好先王所以纔沒有接受封王,現在新君繼位之後,樂毅他就開始想要留在齊國上當王了。莒城與即墨如果燕國派別的大將來話,一定可以攻打下來。" 除此之外,田單還花重軍收買了燕王身邊的人來說樂毅的壞話。
就這樣,燕王本來就不喜歡樂毅,再加上這些流言蜚語的,於是他馬上就把樂毅給撤了下來,改用大將騎劫爲前方主帥領軍。
如此田單的第一步方法已然成功了。現在還差什麼呢,那就是齊軍的士氣問題了。
那時候齊軍被圍困了3年,軍中士氣早就低落,加之樂毅爲將軍時,對待投降的齊軍又是比較友好,有時還會善待過燕軍士兵。所以齊軍中有的士兵覺得打不過時,就會很爽快的投降了。這怎麼使得。
於是田單如要反攻的話,軍中士氣是必須要堅定的。那怎麼做呢?他首先派人到燕軍中散佈流言說“燕軍之所以這麼久沒能攻下即墨是因爲城中的齊軍根本就不怕燕軍,而齊軍最怕的是被人刨祖墳和削鼻子,燕軍如果把投降的齊軍削鼻子的話,齊軍一定會害怕的不得了。”
於是一時間即墨城外的那些墳地全讓燕軍給刨了個遍,還有齊軍全都給削了鼻子的掉在即墨城外。而此時城內的齊軍見到燕軍如此殘忍法,紛紛沒有了打不贏就投降的想法,相反會都要跟燕軍決一死戰。齊軍一下子士氣高漲起來。
就這樣,田單此時反攻的條件都已成熟了。
於是田單找了一千多頭牛,在牛身上披着被子,畫着大紅大綠古怪的花樣圖案,然後牛角上捆着兩把尖刀,尾巴上又繫着一把蘆葦。準備好後,當天夜裏,他把那一千多頭牛一下子全放了出去,點上火。那牛瞬間變成了一頭火牛,向着燕軍的方向直衝而去。身後的齊軍一個個要死戰到底的士兵全衝殺而去,燕軍見此陣勢那能反抗,一下子就全敗下陣來,而騎劫也經此戰中戰死。
就這樣,齊軍在田單的帶領下,把燕國之前打下來的七十多個城池全收復了回來。而田單由此也得到齊國的人民的稱讚與愛帶。
在這一仗中可知,士兵的士氣對於戰場上有多麼重要,配合着陣法,那就是制勝之法。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