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的這首《俠客行》,與其說描述的是古代俠客的日常,不如說是職業殺手的真實寫照。出於時局的需要,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有名的殺手。他們有的俠名在外,千古風流人物;有的臭名昭著,被稱爲爪牙或走狗,做着見不得人的勾當。但更多的殺手,實際上都與其組織一起,被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從始至終,籍籍無名。

01司馬遷《刺客列傳》與墨俠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專門闢出一章《刺客列傳》,重點記述了春秋戰國時期五位著名的刺客。他們分別是: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還有一位荊軻的朋友高漸離,附在荊軻的故事中。但不管是這五位刺客還是那個時代的其他死士,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多半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傳奇性,就連司馬遷記述的內容,也着重於他們爲義行刺的俠客精神。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羣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荊軻刺秦》裏這段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着柱子跑的大殿博弈十分精彩。它造就了荊軻歷史上的俠客形象,堪稱典範。然而實際情況遠沒有這麼簡單,每一場刺殺,背後都經過了精心的推算和組織安排。荊軻刺秦之前,同樣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並安排“人不敢與忤視”的燕國勇士秦舞陽、高漸離等助手在旁,恐防有失。

春秋戰國,奇葩遍野,百家爭鳴。諸子百家中的墨家主張的墨學,是當時的顯學。它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思想。不過,墨家與別的學派的不同之處,在於崇尚墨家學說的人不只研究踐行墨學,還成立了代表墨家的組織,追隨墨家思想的人統稱爲“墨者”。墨者分爲三類:墨俠、墨客、墨匠。其中墨客是人們常常說的“文人墨客”,指寫文章的人;墨匠是中國最早的科學家統稱,著名的小孔成像實驗,便是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學生所做;第三種墨俠,便是踐行墨家非攻思想的死士,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刺客組織雛形。

與儒俠不同,墨俠是行動派。他們踐行的非攻理念,強調以實際行動來體現自己的主張,幫助弱小抵抗強敵。它是一種平民主義的戰爭觀,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從這個角度來說,那個刺秦王的荊軻是墨俠;那個劫持齊桓公換回魯國土地的曹沫是墨俠;那個犧牲全家人的性命,刺殺慶忌的要離也是墨俠。他們都試圖用個人的死來換取大多數人的生,將生死置之度外,怎能說不是俠義大道呢?

02“三廠一衛”與索命門

出於封建統治的需要,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過殺手組織的影子。朝廷暗中招募訓練殺手,用行刺的方法消滅個體,以減除對朝廷政權的威脅。這類組織極其隱蔽,擁有極高的神祕性。也正因爲如此,史官對殺手組織往往諱莫如深,他們的身影只在民間故事和傳說中可以窺見。直到明朝,“三廠一衛”的出現,標誌着承擔一部分刺殺職能的官方特務機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三廠一衛”,指東廠、西廠、大內行廠和錦衣衛,它們同爲明朝的特務機構。自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後;明成祖隨之設立東廠、明憲宗又設立西廠;後來東、西廠內鬥激烈,便設“內行廠”監管東、西二廠和錦衣衛,四者構成了一整個偵察特務機構。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擁有特權,可不經司法機關,直接奉詔受理詞狀,逮捕官吏平民,用刑極爲殘酷。此官方特務體系導致明朝政務機關愈發腐敗,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朝廷如此,民間也不太平。明朝民間的殺手組織,最有名的是“索命門”。中國有一句俗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三百六十行,基本上都屬於正當的工、農、商、學、兵。在三百六十行之外,還有“外八門”,即所謂的“旁門左道”。外八門包括盜門、蠱門、機關門、千門、蘭花門、神調門、紅手絹、索命門。盜門是強盜小偷組織,蠱門是放蠱、趕屍組織,機關門是研究機關器械的組織,千門是抽老千的組織,蘭花門是妓院組織,神調門是跳大神組織,紅手絹是變戲法的組織,索命門便是響噹噹的殺手組織。

這些組織在明朝初年被大肆驅趕,索命門也在這一時期徹底“黑化”。索命門的追隨者雖然奉專諸、要離等人爲祖師,但從明朝開始,加入索命門的人早已不知什麼是國家大義、俠義情懷,而只當是賺錢謀生的一門生意,奉行“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簡單邏輯。前人留下的刺客美名早已蕩然無存,飄忽在索命門追隨者頭上的,只有兇殘的“殺手”身份。

03清朝“血滴子”與民間殺手組織

明朝的官方殺手組織“三廠一衛”,加速了明政權的滅亡。隨之而來的清朝,其當權者未曾吸取歷史教訓,創辦了臭名昭著的官方殺人組織“血滴子”。

血滴子官方名稱“粘杆處”。正如其名,是雍正帝當皇子時,嫌外面大樹上的蟬叫得煩,命下人將它粘下來而偶然產生的組織。表面來看,粘杆處只是一個專事粘蟬、捉蜻蜒的服務組織,目的是讓愛新覺羅·胤禛世界清靜,爲他解決小小煩憂。但實際上,粘杆處是個不折不扣的殺人組織,蒐集情報、剷除異己纔是其真正的職能。

血滴子總部設在雍親王府,也就是現在的雍和宮。雖然如今的雍和宮早已變換模樣,成爲聞名四方的喇嘛廟;但在幾百年前,這裏是血雨腥風、殺伐果斷的殺手機構總部所在地。那麼,血滴子之名從何而來?血滴子,是粘杆處發明的一種暗器,專取人首級。因爲這種武器太過血腥殘暴,令廣大臣民心驚膽寒,民間乾脆以標誌性武器做代號,私下稱粘杆處作血滴子。粘杆處的作用與明朝的“三廠一衛”差不多,都是爲了樹立帝皇天威,監視朝臣以穩固皇位的目的而存在。

殺手組織在官方出現,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可以設立,民間則絕不允許,有必剷除,“索命門”就是例子。老百姓雖然沒有皇帝那樣的權力殺人,但爲了推翻腐敗的王朝也不甘窩囊赴死。往往在一朝政權崩潰的邊緣,社會腐化民不聊生。爲了抱團取暖,民間殺手組織大多依託宗教勢力而存在,有的發展壯大成爲朝廷不可小覷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