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十七天》中楊出發穿越羌塘無人區也是爲了尋找一個救贖。最後,那隻狼選擇了放棄,即使有機會喫掉這個自己垂涎了一路的人類,它看着他從羌塘無人區穿越而來。

  “我誰也沒有等,誰也不會來。”《等待戈多》曾經轟動一時。他在等誰呢?戈多。戈多是誰呢?

  當《七十七天》橫空出世的時候,我幾乎看見了另外一個《等待戈多》。不,準確地說是“尋找戈多”。

  故事中男主角楊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於是他決定要徒步穿越一片雪域高原,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想法。

  出發前,楊遇見了一個女孩:藍天。

  藍天曾經因爲在岡仁波齊拍攝星空而導致高位截癱,但她仍舊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就這樣,他們相遇了,他們又分開了。

  沒有傳統影視劇對愛情大寫特寫的弊病,這裏的相遇僅僅是相遇。

  隨後,楊就獨自踏上了屬於他的旅程。

  也就是從這裏開始,這部電影幾乎再沒有一句臺詞。

  就像當年的《等待戈多》一樣,他的行爲令人們不禁發問:這麼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尤其是在社會愈發浮躁和功利化的今天,這種浪費生命的行爲簡直可恥!

  於是網友們開始調侃:“我們的祖國實在是太強大了。強大有個理由,做事愛誰誰!”這話聽着是不是很耳熟?別否認,我們都一樣。

  《七十七天》在豆瓣裏,影片類型是一部冒險題材的影片,它確實是與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相差太多了。

  與《加勒比海盜》、《奪寶奇兵》這一類的冒險電影相比,《七十七天》的怎麼看也算不上是冒險電影,所以票房的滑鐵盧也是必然。

  “這電影太無聊了!”不用感到尷尬,幾乎每個看過的人都會這樣說,但是尷尬之餘我還是希望大家去觀看一下這部影片。

  “戈多”的原文爲“godot ”與英文中的“god ”諧音。他在等待上帝,等待上帝給他一個救贖。

  《七十七天》中楊出發穿越羌塘無人區也是爲了尋找一個救贖。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這兩個電影幾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們都在期待救贖的降臨,但不同的是《等待戈多》是一部荒謬的悲劇,而《七十七天》則稱得上是一部荒謬的喜劇。即使他真正走出無人區時只剩下一具殘破的軀體,而戈多縱然有一具完整的軀體卻精神荒蕪。

  這部電影是由導演的親身經歷所改編的,縱然有些戲劇的誇張但我們仍然不難看出這是一部十分有意思的電影。

  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有着不可忽略的象徵性意義。

  不屈不折的藍天,在高位截癱後仍然仰望星空,即使星空曾讓她再也不能奔跑。男主角楊,像不像我們這些庸庸碌碌不得不負重前行的普通人?他不能在無人區停下,停下意味着死亡。

  對了,還有那隻跟了他一路的狼。它想等楊再也站不起來那一刻喫掉他,可是它沒有機會,因爲楊從來沒有停下趕路的腳步。

  最後,那隻狼選擇了放棄,即使有機會喫掉這個自己垂涎了一路的人類,它看着他從羌塘無人區穿越而來。

  楊在這一刻完成了對生命的朝拜。在貧困的年代,等待戈多是一羣人的希望;在富足的時代,等待戈多是一羣人的懦弱。

  哈姆雷特說:“活着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當我們擁有選擇權的時候,這還能夠成爲一個問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