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抽抽涼

創造營2020:“神七”未成團先搞事,“牛鹿桃”合體也難救

《創造營2020》節奏飛快,已經迎來了第一次公演舞臺。雖然沒有現場觀衆帶來的氣氛感,但能邀請到吳亦凡來做帶班教練,和火箭少女、rise師兄師姐場外雲打分,也算誠意十足。

但看完整期節目,還是覺得差了點什麼。雖然“牛鹿桃”合體也算是活久見的時代眼淚,但選秀類節目的重點,總歸還應該是學員本身,畢竟除了讓觀衆看個熱鬧,姑娘們成團後的發展也應該被重視。

三個小時的節目時長,足夠容納相當的節目體量,但看過之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除了初舞臺被記住的那些學員,首次公演舞臺之後,並沒有足夠亮眼的新人脫穎而出。

如果這類選秀類節目,在開播初期就形成了人氣的明顯分化,那麼隨之而來的,將是觀衆參與度的降低。一部分觀衆會認爲,輸贏早已註定,自己打投也沒有用。

而上位圈學員若過於順風順水,本身喜歡她們的粉絲,也找不到參與感和價值感,不利於粉絲黏性的形成,這樣女團很可能面臨出道即巔峯的尷尬。

“牛鹿桃”也救不了的搞事操作一:兩極分化嚴重

《創造營2020》現在做的,就是固化“神七”模式,形成了一種兩極分化。經過初舞臺和主題曲考覈後,場內形成了一個“神七”組合,成員分別是:曾雪瑤、敖心儀、姜貞羽、林怡君、蘇芮琪、舒一靈和希林娜依·高。

然後這七個女孩,又分別選出了自己的對手,組成了一個“逆神七”的隊伍。雖然不能太絕對,但這個14個女孩基本上是“創3”目前綜合實力和存在感都比較高的學員了。

通常來說,這14個漂亮妹妹會成爲隊長,然後選歌,選組員。結果《創造營2020》又劍走偏鋒,把14個人直接組成了兩隊。

這就造成了很大的一個問題,如果強者分散開帶隊伍,那麼每一戰隊都會有一位人氣或實力的核心,不說一定會贏,但至少會吸引到一部分注意力。而把強者強行集中後,很多隊伍幾乎沒有存在感,很容易成爲三個小時時長裏的“中場休息時間”。

比如《瀟灑小姐》和《招牌動作》的PK是什麼體量級的,《窒息》和《大碗寬面》又能吸引到多少關注度。輸了的《招牌動作》都比贏了的《大碗寬面》更能引起話題和吸粉。

於是如此操作進行下來,資源位過度集中到上位圈學員中,中間段的學員相當於被提前放棄了,可能還不如“尾七”來得更有存在感。

“牛鹿桃”也救不了的搞事操作二:學員全員“工具人”

《創造營2020》目前最大的話題還集中在導師身上,從黃子韜的“口無遮攔”,到大張偉的相聲專場,再到“牛鹿桃”合體,導師確實爲這個節目付出了很多,但通常來說,導師在開篇部分強力輸出就夠了,之後的重點還是應該讓位給學員。

但“創3”的操作目前來看,留給學員的時間太少了。

節目組的賽制的確驚喜,但過於強勢,推着學員們趕着節奏往前跑,幾乎沒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公演舞臺這種環節,選歌、選隊友、選C位都是能體現學員性格的地方,但在“創”裏,幾乎都有導師參與的痕跡。

黃子韜和鹿晗這一組,選擇幫學員定C位,雖然這種選擇的出發點,是作爲過來人的導師可能比學員更加了解自己,但卻讓學員失去了被粉絲瞭解,她們真正喜歡什麼的機會。

比如鄭乃馨nene,原本想挑戰一些性感或舞蹈更加有難度的作品,但被分配到了導師認爲她更適合的《honey》組,雖然的確是贏了,但這首歌對於鄭乃馨來說的確沒什麼挑戰。

宋茜和毛不易那一隊更有意思,直接幫學員組隊和選歌,結果《窒息》組咋還被安排哭了呢?

當然這裏沒有批評導師的意思,導師也是按節目組要求來,《窒息》哭了的時候,宋茜和毛不易也很不知所措,但節目組就是這麼安排,導師也不知道學員啥想法啊!(看看我滿滿的求生欲)

“牛鹿桃”也救不了的搞事操作三:打破“團魂”神話

組團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團魂”。官方下手拆團魂這種事,還真是不多見。場內“神奇”作爲第一支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隊伍,在練習室環節中的故事線竟然是“同牀異夢”。

可能本意是想形成一種反差,一種學員開始的迷茫和最後的勝利形成的對比。但實際上,過程中學員表現出的不熟和低氣壓,並不能幫助她們實現吸粉的效果,還不如對手7個女孩其樂融融的看起來更拉好感。

其實對面選出劉些寧做C位是很合理的,“神七”中的姜貞羽也非常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同樣具備人羣中一秒吸睛的能力,但顯然隊友們都各自不服,最後選出的C位曾雪瑤首次公佈人氣排名只有26名。

學員之間的友情,本身也是節目的看點之一,包括誰挑選了誰一起組隊,誰選了誰做C位,不僅能凸顯選手個性,還給了各種CP和友情line發揮空間。創造營看到現在,好像很難感受到“友誼”,甚至因爲初舞臺都有很多臨時團,但同公司的感情線都很少。

相比隔壁前兩期之後就出現的“大魚海棠”,這邊感覺大家都還不是很熟,當然所謂CP也是有利有弊,但不可否認,這是節目的一個看點和粉絲的熱議點,有彼此間的情感牽絆,纔能有團體戰的青春熱血感。

如今,第一次排名也已經公佈了,場外“神七”分別是:希林娜依·高、陳卓璇、鄭乃馨、劉些寧、張藝凡、姜貞羽和王藝瑾。場內場外一疊合,希林、劉些寧和姜貞羽的存在感已經不容忽視。

由於成團名次過少,所以出道位選手很容易固定,那麼再加上上文提到的幾項操作,就像有些觀衆的調侃,本以爲看得是選秀,後來才知道看得其實是團建活動。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及截圖,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