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周距今3000多年,"河洛古國"距今5000多年,除此之外,還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分別爲4000至7000年之間,都要早於周朝。通俗地說,所謂文化,就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精神和物質產品,是羣族活動的創造、傳承、發展的總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肯定不會是起源於周朝。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文化。

文化是人類社會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爲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大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化概念。

這麼講,覺得還是有點拗口和抽象。通俗地說,所謂文化,就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精神和物質產品,是羣族活動的創造、傳承、發展的總和。

再簡單點說,就是某一羣族發展活動的痕跡。

比如我們爲了勞動,打造了工具,修渠澆灌了莊稼,收穫了糧食,我們還要舉行慶祝豐收的儀式,這就是文化,包括前面的物質生產和後面的精神活功。再如我們喝酒喫飯,擺盤、排座及勸客人的禮數,也都是文化範疇。

周朝的禮樂典章,國家制度等,已經十分發達,從歷史角度來說,應該是一種成熟的東方文明瞭

文化與文明不同。文化是文明的基礎,文明是文化新的、更高的階段,是國家出現後的產物。文明具有四大特徵,即城市、青銅器、文字、宗教禮儀等。

周朝已具備相對成熟的這四大要素,因此不能被稱爲是中華文化的起源,但可以成爲中華文明早期的典型代表。

孔子就十分推崇"周禮",認爲周朝的禮儀制度豐富多彩,“三代之禮至周而大備"。因此,他把恢復周禮當作最高奮鬥目標,一生都在爲此奔波。

但周朝已進入奴隸社會,早已閃耀着中華文明燦爛之光。就如大江大河一樣,波濤洶湧時已不是源泉,在它之前,一定還會有涓涓細流的。

最新發現的"河洛古國"有可能是遠古黃帝族羣活動時的都邑。今年5月份,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機構考古專家經過現場考察和分析,認爲位於河南省鞏義市雙槐樹跡址,距今已有5300年曆史,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處巨型都邑跡址,建議命名爲"河洛古國“。

這個遺址建築規模宏大,呈現出了古國時代的王都氣勢。尤其是北斗九星與禮制的顯示,與後來夏、商、周王朝有密切關聯。這說明了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的,“河洛古國“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所反映的社會發展模式與承載的思想觀念,也都被後世王朝繼承併發揚光大了。

"河洛古國"的位置在古代十分重要,伊、洛兩水在此匯入黃河,遺址所呈現出的景象與內涵,很符合《易經》‘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記載。”有專家甚至認爲,雙槐樹遺址有可是黃帝時代的都邑,至少也是早期"中國"的醞釀階段。

西周距今3000多年,"河洛古國"距今5000多年,除此之外,還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分別爲4000至7000年之間,都要早於周朝。

因此可以說,周朝對於中華文化,不是起源點,而是傳承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