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广是李渊的表弟,比李渊小三岁。害怕就会让人会盲目地站队,李渊也害怕过,他曾想着要不要站在杨谅那一边。

01
李渊的起点很高,出生在官宦世家,吃喝不愁。
李家已经经营了百年,流水的皇帝,铁打的李家。只要没有特别的意外,唐国公的名号会牢牢地挂在李渊的脖子上,世代相传。
但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李渊却没有感到快乐。
七岁,他的父亲李昺死了。
李昺是个很温和的父亲,像绝大多数父亲一样。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抱在身上。“来,叫爸爸,叫爸爸,爸爸,爸爸。”
只可惜李昺身子骨太弱了,三十多岁,就一命呜呼。结果到头来,他叫李渊爸爸的次数可能比李渊叫他的还多。
七岁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粘蝉堆雪的快意人生。
李渊却不是。
他的童年刚刚开始,却草草结束。
他不得不学会官腔,将衣衫整理成大人的模样。
02
世袭唐国公的称号,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更像是一重山岳压在身上。
李渊躲进了书房,他很迷茫,也很困惑,书卷给了他似有还无的解答。
李家世代爱习书,李渊更是。书本里有什么呢?
对于有的人来说,书本里一无所有,然而,对李渊来说,那是自我治疗的药膏,也是自我成长的经验书。
月光盈盈洒洒地落入书房,李渊抬头看着星空。
我的一生该如何去过呢?
是挣扎如雄鹰,还是温顺若羔羊。
星空沉默不答,书卷安静不语。
能给自己人生一个答案的,只有自己。
李渊决定慢慢等待,总之未来还长,他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03
李渊身居国都,在舞台的中心,总能目睹大事件的突然到来。
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皇后和八岁的周静帝无力控制朝政。杨坚乘机入朝辅政,一年后杨坚废掉周静帝,自立为皇帝,国号隋。
权力被篡夺了,一方是自己的表姐和外甥,另一方是自己的姨夫。
可是为了号令天下,区区血缘又算得了什么?年少的李渊过早地意识到了亲属的凉薄。
恍若一场秋雨席卷朝政,一切又重新开始,周而复始。
李渊时常会想起那个在龙椅上手足无措的皇帝,那个和自己在差不多岁数,同样失去父亲的小皇帝。
群狼环伺,柔弱无助。惊恐,绝望。
李渊有些庆幸,自己的家世刚刚在一个恰好的位置,没有因为主心骨的死去,就树倒猢狲散。生活在一个恰恰好的位置,你才有运气去看看天,看看地,看看朝云,看看天下。
李渊还有机会。

04
隋朝刚刚建立,文帝招李渊入宫作“千牛备身”,也就是皇帝的贴身护卫,有些类似后世的锦衣卫。
李渊从剧院的后排,被招到了舞台的幕后。他将在这里近距离观看,隋朝短暂又动荡的兴衰。虽然都是他人的事,但你只要纳为己用,那恐怕是享用一生的财富。
观察,并思考,这是年少的李渊唯一需要做的事情。
朝堂上总是很多聪明人。
聪明人并不是比别人多看了多少书,而是能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用在解决现实问题上。
长孙晟就是一个聪明人,在突厥南下把隋朝天下搅得乱糟糟时候。他没有像朝堂上那些嘴炮高手一样,不是喊着“打”就是喊着“和”。
开战和议和都只是立场,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长孙晟提议,利用突厥可汗间矛盾,远交近攻。突厥内部不稳,届时,兵刃相加,胜算更大。
堂上的隋文帝听明白了,用这个方法把突厥揍得还不了手。
堂下的李渊也听明白了,解决问题永远比盲目地表示态度有用的多。
很快得,李渊变得务实起来,他的本事也被人意识到了。不久,隋文帝就派他去担任了谯、陇、岐三州的刺史。
李渊的政绩很突出,受到了朝野的一致好评。
如果不出意外地话,以李渊辛苦耕耘的性子,混到司徒、太尉这样的顶级官员没有太多的问题。
等到岁数渐老,山河应该也会变得巩固,隋朝的盛世也会如期而至。到时候自己再将唐国公的爵位传下去,归老山林,也是人生一场幸福。
只是,幸福往往是被用来打破的。
05
天空惊雷乍响,杨广闪亮登场。杨广是李渊的表弟,比李渊小三岁。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昏君有不少,但是昏到人神共愤的地步,杨广绝对在前三的行列。
甚至据史学家考据,杨广属于弑父夺权。虽然杨坚也是不合法地夺取了皇位,但至少「躬节俭,平徭役,仓廪实」。而杨广似乎脑子里除了夺权之外就只剩下享乐了。
有很多的皇帝夺权是为了青史留名,所以兢兢业业一生。而杨广不是,他就单纯地为了爽一爽。
杨广夺权后一个月后,杨坚五子杨谅就反了,一时间十九个州响应。可见杨广的名声有多差,在夺权之前,完全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势力。
他的夺权更像是一时兴起,却意外成功。
06
此时,李渊有些动摇。天下将乱,所谓的世袭唐国公就成为了虚谈。这皇位也不知道最终花落谁家,也不知道新皇帝会不会一时不爽就将李家灭门。
乱世,一切都未可知。
未知就会让人害怕。
害怕就会让人会盲目地站队,李渊也害怕过,他曾想着要不要站在杨谅那一边。可是国家的权柄不能因为一个更差(杨广)就倒向另一方。
多少人在国运的赌局上,输给了盲目和害怕。
在混乱的局面里,李渊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
李渊不信任杨谅,所以最终还是选择按兵不动。
史实证明,杨坚的几个儿子都不怎么样。杨谅攻打到蒲津关一百多里处时,大军突然停下来了。坚守蒲州,并且大封官吏。
这下可给了隋炀帝喘息之机,他利用这个时间调集齐了大量人马,由杨素率领,浩浩荡荡开拔。
杨素的领军水准和杨谅不是一个段位的,有点像老司机殴打小朋友,官军轻轻松松就干掉了反贼。
但是在这一场平叛中,官军却屠杀了20万户老百姓。这些老百姓是无辜的,但在乱世中哪有给他们选择站队的权利?
这场屠杀,也为之后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埋下了伏笔。
无辜的鲜血像种子一样,埋入了土中,会随着下一场暴雨,崭露头角。

07
李渊有预感,这场叛乱只是暴风雨将至的前奏。他更感受到了隋炀帝身上暴虐的气质。他有些惊慌。
但是运气眷顾了李渊,隋炀帝任命李渊担任楼烦(今山西静乐)太守,李渊终于得到了远离杀戮中心的机会。
现在的他已经很成熟,即使远在山西,对于朝野局势的判断,也拿捏在心。
也就在这时候,隋炀帝的大清洗开始了。
第一个遭殃的就是杨素。杨素可以说是隋炀帝上位的最大功臣,在平叛中也功勋卓著,然而这些也保不住他的一条命。
杨素病重,活活病死。
很简单的评论,却字字沁血,无可奈何的杨素不知道在生命的尽头会不会后悔自己将杨广扶上皇位的决定。
这个赌博简直糟糕透了,赌赢了,却输掉了全部身家。杨广成为了隋炀帝,而自己却家破人亡,宗族全灭。
以杨素为开头,隋朝老臣高颖、宇文弼以诽谤朝政之名处死。尚书左仆射苏威、内史令萧琮等被杨广以各种理由免官。
隋朝的国都大兴沁满了鲜血,杨广有些烦了。相比于关中,他还是更喜欢江都。
08
这时候,想必江都的繁花已经盛开了吧。
巡游天下,很多皇帝都很喜欢干。但是杨广别出心裁地玩出了新花样,他要乘舟而下。
自然的水路不畅通,杨广就征发了百万的苦隶拓宽、开辟河道。大运河的雏形用是用血肉之躯垒砌的。
但是鲜血虽然粘稠,一入历史的河流,却被稀释得一干二净,不再记得起。
千艘龙舟首尾相接,浩荡两百余里。河道两岸,柳树和杨树随风摇曳。官道上每隔两座驿站就有一方歇脚的离宫。
每至一地,各地官员都会献上当地的特产和花妓。
气势排场,杨广都玩到了极致。
是纸醉金迷,是莺歌燕舞。
亦是生民之血,百姓之泪。
09
江都的花季过去了,隋炀帝又有些耐不住性子了。他驱兵西巡去攻打突厥。突厥本就被他老爹分化得很严重,轻而易举就被揍趴下了。
打完了突厥,没觉得过瘾。又找了个借口去攻打高句丽,第一次征高句丽,输了,而且输的很惨。但是,隋炀帝是个好面子的人,不久就又起重兵,再攻高句丽。
这一次,隋炀帝吸取了教训,将督运粮草的重任交到了他最信任的礼部尚书手上。
隋炀帝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会在天下危局中,从自己的背后捅了重重的一刀。
而随着最信任之人的背叛,杨广终于成为了天下孤王。他孤独地坐在皇位上,心里握着的是猜忌和妒恨。他不再需要同伴,也不再保有相信。
他疯了,从此看谁都像奸臣,看谁都是反贼。
没有气度的人即使登上了皇位,也会被不安谋杀掉自己的理智。
一代疯王终成孤家寡人。
而李渊也得到了一个好榜样——杨广的所为,自己只要都反着来,那么天下有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