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銘傳曾率軍鎮壓太平軍、捻軍,因功勳卓著,在清政府平步青雲,成了淮軍的主力和李鴻章眼中的紅人。不過,在清政府與日本關係日益緊張,甚至兵戎相見時,劉銘傳還是很想豁出老命再上戰場的。

在晚清與列強的衆多戰爭中,打過勝仗的將領少的可憐,而劉銘傳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名將了。在中法戰爭期間,劉銘傳率軍血戰數月,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績,令清政府和國人們除了一口惡氣。所以,面對咄咄逼人的日軍時,清政府再次響起了這位悍將。然而,劉銘傳卻再也沒能奔赴戰場。

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是晚清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劉銘傳所率團練被改編到淮軍,受李鴻章指揮。劉銘傳曾率軍鎮壓太平軍、捻軍,因功勳卓著,在清政府平步青雲,成了淮軍的主力和李鴻章眼中的紅人。
在中法戰爭期間,劉銘傳表現的十分堅決,率領檯灣軍民與法國侵略者激戰數月,迫使法軍從基隆、澎湖列島撤出,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中法戰爭勝利後,清政府在臺灣設省,劉銘傳出任首任巡撫。

劉銘傳這個人不僅能打仗,而且積極推行新政,是洋務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對臺灣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過,劉銘傳性格耿直,痛恨貪官污吏,有時也顯得與晚清政局格格不入。面對腐敗的清政府,劉銘傳的內心也是十分矛盾的。
不過,在清政府與日本關係日益緊張,甚至兵戎相見時,劉銘傳還是很想豁出老命再上戰場的。在此期間,李鴻章也想再讓劉銘傳出山。可是,當時的劉銘傳已經病入膏肓,難以堪當衆人了。所以,病榻中的劉銘傳發了一封電報,訴說了自己的苦衷:“傳兩耳聾閉,左目早廢,僅剩右目一線之光,畏見風日,兼入秋家中又復死亡,相繼尤鬱,氣結肝風愈重,左邊手足麻木,難以行動,……
當時,劉銘傳左眼已經失明,右眼視力也很不好,整個人中風偏癱,根本就難以行動,更別提上戰場了。

李鴻章在接到劉銘傳的電報後,將其病情轉寄清廷,自己也對劉銘傳的處境深表同情。所以說,劉銘傳的拒絕,實屬迫於無奈。值得一提的是,在得知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後,劉銘傳氣憤不已,以至於病情加重,不久便病逝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