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 1800萬人在上面學習,B站發生了什麼。在B站,“計算機編程”是最受歡迎且學習人數最多的學科,站內相關學習視頻數量多達24.8萬個。

作者:賈輝

學習的時候偷偷上B站,現在偷偷用B站搞學習。

幾個月以來,當祖國的花朵們忙着上網課、和線上的老師們“鬥智鬥勇”時,一臺粉紅色小電視突然從一衆花花綠綠的雲課堂軟件中殺出,以黑馬之勢奪走了“優秀學習軟件”的稱號。

有人說,它是二次元的極樂淨土;有人說,它是鬼畜沙雕神出鬼沒的陣地。但誰也沒想到,這臺電視的另一重身份是“國內最大的民辦教育機構”。

單是2019年這一整年的時間裏,就有2000多萬人在這臺粉色小破電視裏快樂學習着籃球、外語、高數、編程、舞蹈、吉他、嗩吶、PS、AE、太極、推拿……它真正做到了“你想學的,這裏都有”。

這臺小破電視到底是何方神聖?

內行人叫它B站,和它混得好的叫它“小破站”,但它有個正經的名字,叫做“嗶哩嗶哩”。

下面請看“B站學習報告”。

學習的時候偷偷上B站

現在偷偷用B站搞學習

2020年上半年快過去了,全國大中小學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開學。長達三四個月的朝夕相處,讓爸媽們第一次感到對自己的孩子一無所知。

最近,小K母親偷偷發微信告訴他:“你妹妹最近舉止有點奇怪,整天對着手機若有所思,時而低頭寫寫畫畫,明明屏幕那頭什麼都沒有!”

妹妹不會是被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騙了吧?

在小K的威逼利誘之下,妹妹終於說出了真相。原來她在B站上直播學習,而看這場直播的,基本上是和她一樣開着軟件,低頭看書做題的人。

打開B站,點擊菜單“直播-娛樂-學習”,你將會看到這樣的畫風:

[坐你對面的雲同桌/靜恆自習室]——在家學習無法自律?那就找個賞心悅目的雲同桌一起學習吧;

[考清華/4:32起23:45睡/自律學習]——一天只睡5小時?一個人一旦想刻苦學習,誰都攔不住;

[輕音樂共享自習室]——有了輕音樂環繞,就有了沉浸式學習空間。

如果你順勢點開某個學習直播間,很可能會以爲誤闖了神祕組織。

因爲一進去,映入眼簾的便是密密麻麻的“組織綱領”。

首先是巨大的學習Flag以及時間安排。

比如這位立志“你我今年必是研究生”的Up主,就把從起牀到睡覺之間的時間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連上個廁所都要告示說明。 

其次是富有震懾性的標語。

比如“關機保平安”“放下手機,又想拿手機幹什麼”“你摸手機時,別人正在學習”等警示語,嚇得我差點扔掉手機。

然而,作爲最核心的主播,卻鮮少露面。

有的只露出一點晃動的身影;有的只露出一隻奮筆疾書的手;有任性一點的,甚至連手都不出現,只展示着堆滿書和練習冊、電腦的書桌。

而觀看的人也默默遵守約定儘量不發彈幕,想必都在另一頭埋頭苦學。

據觀察,這一場單調且相對靜止的直播,可能會持續8小時以上,觀看人數多達上萬人。

幾個小時下來,視頻裏不時傳來寫字的沙沙聲,畫面裏偶爾有手移動的影子,一切彷彿靜止了,只有屏幕上的鐘表在提醒着時間的流逝。

據DT財經統計,今年3月,B站用戶的平均單日使用時長,從去年底的77分鐘暴漲到120分鐘,直播用戶更是達到190分鐘,碾壓快手抖音。

想必同學們都發現了一個真理:學習是寂寞的,但找個雲同桌一起學習,寂寞就減半了。

上B站,你才知道什麼是學海無涯

每天下班回家,桔子的主要娛樂方式是刷手機——打開B站學習。

從前,桔子在B站只會看看電影和紀錄片。偶然有一次,她發現B站內竟然有日語學習的視頻,“內容紮實且不枯燥,看了會上癮”。

桔子對日語很感興趣,奈何大學時候陰差陽錯讀了會計。那次發現,讓桔子開始了在B站的日語自學生涯。

用她自己的話說,“B站現在是學習人生第二技能的聖地”。

沒錯,像桔子這樣在B站沉迷學習的人,大概有5000萬。

據B站官方統計,2019年有2027萬人在B站學習,是同年高考人數的兩倍;而泛知識學習類內容觀看用戶數則突破5000萬,達到同年全國高考人數的5倍。

其實,“B站學習園地”的快速出道,離不開其自身包羅萬象的學習資源。

根據DT財經的一份資料,從2020年2月1日到3月25日、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熱愛知識的Up主們在學習頻道里上傳的學習視頻達到了56000多個!

這些視頻,囊括了方方面面的學科和知識。只有你不想學,沒有B站沒有的。

想掌握一門含金量比較高的技術?B站歡迎你。

在B站,“計算機編程”是最受歡迎且學習人數最多的學科,站內相關學習視頻數量多達24.8萬個。

計算機編程什麼的會不會太難學?放心,B站學習的特點就是解構複雜學科。如果你不理解編程,就用玩遊戲的思路教你;如果再不理解,用做酸奶教你編程原理也不是不行。

至於難易程度,也任君挑選:想要小白一點的,有“小學生教你學編程”。想要專業一點的,有衆多編程大神親自制作的“0基礎Python,從小白到大神”。

如果你一直遺憾自己在大學與感興趣的學科失之交臂,沒關係,各大高校已經把分校開到了B站。

像北京大學的公開課“變態心理學”就以專業和高能收穫了300多萬點擊量和51.2萬次收藏;而北京現代音樂學院教授尤靜波也在B站上開設了一門不錯的“尤教授談音說樂”音樂鑑賞課。

當然,入鄉隨俗的大學教授們在B站開設的課程,已經衝出了課本,走向了“不可描述”。比如講飛行器製造的“日理萬機”課程、比如講計算機編程的“Python編程製作酸奶”。。。。。。

怪不得有B站同學說:“毫不誇張,我可以在B站上自學完大一的課程。”

對不少學渣來說,數學都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從“線代”到“離散”,從“高數”到“數分”,每一科都讓人想怒摔課本。

但只要你來到了B站,數學也將變得“和藹可親”。在B站,Up主們已經嘔心瀝血地用生動的動畫爲你把線性代數、微積分、拓撲學等講得通通透透,作爲學渣以及文科生的我看完都對數學有了點信心了。

甚至,當你不知道要學點什麼的時候,也能夠進來學點“奇怪的知識”。

“用赫茲接觸理論分析薯片掉到地上還能不能喫”“如果在漢朝,竊瓦拉格會受到怎樣的刑罰”“用水講明白爲什麼5G更快”。。。。。。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因爲好奇心點進了這些視頻,別怪我沒提醒你,你已經掉進B站的學習海洋裏了。

在B站學海里,做一朵快樂的浪花

從小,老師和家長們就孜孜不倦地教導我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話在B站的學習園地裏似乎並不適用。

當你看到一個年輕人正對着手機發出“哈哈哈哈哈哈哈”的笑聲的時候,千萬別以爲Ta又在看什麼沒營養的沙雕視頻。

Ta極有可能正在B站快樂學習呢。

比起傳統教學中老師總是不苟言笑,B站學習類Up主則“野味十足”,經常是搞笑和實力強強聯手。

當你正在“歷史那些事”這門課上了解着蘇軾的生活,“素喜甜食的蘇軾,麻利地扒開荔枝的紅衣”,怎麼都不會想到話鋒一轉,就變成了“他一顆接着一顆,就算此時的他,犯了痔瘡也面無懼色”;

當你正認真聽着“羅翔說刑法”對婚姻法的講解,思考着婚姻法合理性的時候,冷不防地就會聽到羅翔老師冒出一句“其實,50塊錢就能淘到假結婚證”;

當你看到屏幕上刷起了“哈哈哈哈哈”,可能是Up主半佛仙人在解讀瑞幸咖啡是如何割資本主義的韭菜時說了一句“氣得我褲子還沒穿就爬起來做視頻了”。

喊了幾十年“寓教於樂”的我們,也許只有在B站的沙雕課堂裏,才能真正體驗一把什麼是學習的快樂了。

除了趣味內容,B站如此濃厚的學習氛圍,多半還是由同學們自己創造的。俗話說,“好的同學是學習成功的一半”。

當老師們在視頻裏盡情地吐唾沫星子,視頻外的同學們也沒閒着——那些時不時飄出的彈幕,就像是當年我們在課堂上交頭接耳的“悄悄話”。

網易數讀曾經做過一份統計,在衆多彈幕中,出現最多的是語氣詞“哈哈哈哈哈”。

凡是在小破站聽過課你就會發現,只要老師爆了個梗或者口音比較奇怪,彈幕就會滿屏歡樂,一掃課堂嚴肅氣氛;

當奇怪的知識讓人聽得雲裏霧裏時,彈幕上無數的“?????”,則讓同學們找到一種“學渣抱團”的安慰;

除了沙雕似的報以一通“哈哈哈哈哈”和各種問號,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互動也總是在彈幕中毫無違和地進行。

老師說得好的時候,同學們就瘋狂舉手打出“111111”表示強烈贊同;當老師出現口誤時,積極課代表則立馬跳出來用彈幕提醒更正……

雖然B站學海無涯,但同學們根本用不着喫“苦”,反而經常學得不亦樂乎。

但真正學完系列知識、成功畢業的人有多少?

據DT財經統計,一些“考前突擊”類課程一般最容易結業,因爲當即學習,立馬生效;但是那些理論性較強且集數比較多的課程就不是這樣了。

例如前文提到的北大公開課“變態心理學”,末集與首集彈幕比爲1.3625%,到了最後一集,一個多小時的課程,彈幕也僅有100多條。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通常堅持不到最後。

看來在學習上,半途而廢纔是常態啊。

也許在學習方面,這臺粉紅小電視確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神。

那B站的同學們只是在自欺欺人嗎?

恐怕也不是。

當羅翔在“韓國N號房事件的罪與罰”這一課程的最後說道:

“康德說人只能是目的而不能是純粹的手段,一個尊重別人的人就不會把他人作爲玩物,一個尊重人性的人同樣也能夠尊重自己……作爲男性一定不要把女性當做玩物,而是要發自內心地尊重她。”

滿屏遮天蔽日的彈幕裏,都是同學們的感激和感動。

也許,相比起學習知識,容納後浪們的肆意歡騰和喜怒哀樂,纔是這塊學習園地最大的意義。

作爲一個互聯網中老年人,看着B站將娛樂與學習完美地融爲一體,我不由得放心地露出姨母笑,然後做出了一個決定——退出B站。

至於爲什麼做出這個決定?

主要原因是我手機快沒電了。

我要去充下電,電充滿了,我就會回來!

參考資料:

[1] B站的年輕人,真的有那麼好學嗎?|DT財經

[2] 1800萬人在上面學習,B站發生了什麼?|南風窗

[3] 在B站搞學習,比磕CP上頭多了|網易數讀

[4] B站學習真香報告|華中科技大學學生會

✎作者 | 賈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