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蒙古四大汗國,分別是指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這四個在蒙古西征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由蒙貴族統治的本土化政權,他們和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國不同,他們實際上不是蒙古政權,雖然這些汗國的大汗都是蒙古人,但他的統治上層,高級官吏大多任用的是本地人,採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也是本地化的,跟元朝一樣,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和伊兒汗國的立國基礎也不是蒙古傳統的。但四大汗國中,有一個汗國本土化進程沒有完成就夭折了,就是窩闊臺汗國,實際上,跟元朝、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不同,窩闊臺汗國嚴格地講,不能算是一個國家,它只是隸屬於窩闊臺家族的ulus(財產:包括土地和人民)。

元朝”在名義上想包括“四大汗國”,只不過實際上,四大汗國不太理會元朝宣傳的他是蒙古汗國的繼承人的說法,雙方之間沒有真正的政治隸屬關係。蒙古的崛起非常的迅猛,他的發展是“軍事征服”加“政治本土化”的模式,即蒙古軍隊佔領一個新地方,然後很快佔領新地方的統治集團在政治上就本土化,與蒙古本身失去了政治聯繫。元朝與蒙古四大汗國都是在這種模式下形成的。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建立起來的“蒙古汗國”在蒙古軍事擴張的過程中迅速地瓦解,蒙古的核心力量進入西域、西亞和中原,蒙古本土反倒衰敗得很快,不再成爲蒙古人的政治重心。忽必烈進入中原,依靠漢地的經濟實力和中原的政治文化傳統,違背蒙古草原傳統,成爲元朝的第一個皇帝。他的這一違背蒙古傳統的行爲,徹底切斷了蒙古人在各地建立的本土化政權的政治聯繫,成吉思汗建立的那個蒙古汗國實際上也在元朝建立後不復存在。忽必烈雖然號稱蒙古人的大汗,以成吉思汗的繼承人自居,但實際上只是一個“中國王朝”的皇帝,他根本指揮不動所謂的蒙古四大汗國。
所謂蒙古四大汗國,分別是指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這四個在蒙古西征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由蒙貴族統治的本土化政權,他們和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國不同,他們實際上不是蒙古政權,雖然這些汗國的大汗都是蒙古人,但他的統治上層,高級官吏大多任用的是本地人,採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也是本地化的,跟元朝一樣,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和伊兒汗國的立國基礎也不是蒙古傳統的。
但四大汗國中,有一個汗國本土化進程沒有完成就夭折了,就是窩闊臺汗國,實際上,跟元朝、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不同,窩闊臺汗國嚴格地講,不能算是一個國家,它只是隸屬於窩闊臺家族的ulus(財產:包括土地和人民)。成吉思汗晚年把自己所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分家”給自己的兒子們,窩闊臺得到了今天蒙古高原西部和新疆北部的地盤,建立起自己的ulus。其它的汗國大多是從各自的ulus 的基礎上發展成一個國家的,但窩闊臺汗國情況太過特殊,歷史並沒有這樣發展。因爲窩闊臺在成吉思汗死後,成爲蒙古人的新大汗,於是他把自己的ulus交給兒子貴由繼承。窩闊臺成死,貴由也成爲蒙古人的大汗。這樣,窩闊臺汗國實際上跟別的汗國不一樣,他不是一個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它是蒙古大汗的私人財產。
貴由死後,拖雷系的蒙哥成爲蒙古人的大汗,窩闊臺家族失去了對蒙古汗位的繼承權,爲了安撫他們,同時也爲了削弱他們的力量,蒙哥對窩闊臺家族進行了新的“分封”,窩闊臺第六子合丹得到別失八里(今新疆烏魯木齊一帶),第七子滅裏得到額爾齊斯河流域,另一個孫子得到葉密立城(在今新疆北部),最著名的海都獲得了海押立(在今哈薩克斯坦境內),剩下的地方則由貴由的兒子禾忽擁有。這樣,窩闊臺當年的“ ulus”,在還沒有發展成一個國家前,就已經被肢解了。如果不出意外,歷史上將不會出現“窩闊臺汗國”這樣的名詞。但後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的時候,給窩闊臺的孫子海都提供了混水摸魚的機會,1265年以後,他通過一系列的政治聯合和軍事打擊的手段,把窩闊臺家族以及察合臺家族的許多領地都納入到自己的控制之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可以挑戰忽必烈的大汗地位的力量,所謂的窩闊臺汗國,實際上只有海都時期才勉強成立。但海都在1301年死後,原來歸附於海都的察合臺家族首領都哇,擁立海都兒子中最無能的察八兒爲海都的繼承人,結果引起窩闊臺家族其他領主的反對,窩闊臺家族再次分裂,都哇利用這一機會,趁機擴張自己的勢力,而窩闊臺家族因爲相互混戰而更加衰弱。1307年在都哇和元朝的聯合打擊下,窩闊臺家族失去了所有的領地。這樣,窩闊臺汗國在沒有成爲一個國家前,就已經滅亡了。
相關文章